English

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2008-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王坤 袁鹏 我有话说

2007年底,第四军医大学的4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再一次分赴陕西各地送医送药,给天寒地冻的三秦大地带来浓浓的暖意……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派出500多支医疗分队,5000多名医疗骨干,走遍西部的山山水水。这些穿军装的专家教授们,心贴心地帮地方医院建学科,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面对以生命相托的患者,他们不问贵贱贫富,不顾

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赢得西部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支援西部毫不保留

2007年12月27日,延安宝塔山下。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前,人头攒动。第四军医大学20多名知名专家教授正在为群众查体、咨询。阳光下,几名将军教授肩上的将星显得格外耀眼。

15年来,第四军医大学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华阴市荣军医院和澄城、安塞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级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与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等6省(区)28家医院建立了技术帮带关系。通过有重点地共建帮扶,增强地方医院的自身造血功能,形成从第四军医大学到地区医院再到乡镇村卫生所的缜密医疗帮带网络体系,使西部百姓能够就近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当初设备总值不足500万元,科室也就10余个,只能开展一般性的常规手术,许多病人只能舍近求远,辗转到西安去求医。1992年2月,第四军医大学与延大附属医院结成共建对子。他们心贴心地建学科,实打实地传技术,手把手地育人才。为了让老区人民少跑路、少花钱,第四军医大学派出500多批次2000多名专家教授赴延大附院开展示范手术、进行疑难病症会诊,帮他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延大附属医院先后完成陕北第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第一例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第一例关节镜手术、冠脉支架术等一系列先进手术。

第四军医大学的无私支援使延大附属医院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目前,延大附属医院已经成长为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医护队伍、具有先进诊断检测系统、能够开展20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和诊治复杂病症的大型综合医院,跨入陕西地区三甲医院先进行列。说起这些突飞猛进的变化,延大附属医院马院长乐得合不拢嘴:“我都不好意思再要求什么了。原本只是想跟人家学些技术,结果人家给我们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让西部人民享受精尖医学成果

第四军医大学近年来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9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5个,取得了一系列精尖医学成果,他们把这些精尖医学成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让西部贫困人民享受最新医学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

陕西合阳县少女王娜,患先天性面部严重凹陷成坑,没有鼻骨、上颚及牙齿。18年来,王娜不敢出门与人说话,饮食只能吃流食。整个面部重建不仅花费高,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没有医院敢于收治。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毅然收治了她,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家组,采取颧骨牵引、骨移植重建面中部骨骼、种植牙恢复咀嚼功能三期手术,为王娜实施世界首例面部修复再造。手术完成后的王娜将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2006年,云南省傈僳族30岁患者李国兴,脸部被黑熊咬伤,面目全非,四处求医无果,几乎丧失生活信心。学校派人专程将其接到附属一院救治,整形外科主任郭树忠、副主任韩岩共同主刀,与多个学科的专家教授联手攻关,成功实施国内第一例“换脸术”。经过11天的治疗,李国兴新移植的脸部皮肤100%成活,还长出胡须,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

在延安宾馆门口,记者遇到13年前患垂体腺瘤的病人陈翠红。看着她红润的肤色,灿烂的笑容,很难想象她是一位曾经在生死线上几度徘徊的重症患者。她是听说医疗队来到延安,赶来看望救命恩人、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章翔的。1995年,陈翠红的颅内长了一个鸡蛋大的动脉肿瘤,要实施手术,就如同在钢丝绳上跳舞,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会将血管和神经损坏,引起垂体功能衰竭。当时正在延安地区巡回义诊的章翔仅用3个小时就成功实施陕北第一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垂腺瘤切除手术,挽救了她的生命。

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不少贫困群众有病无钱医,致使小病成大病。第四军医大学积极推行惠民政策,尽一切可能减免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使普通民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四医大人说:“我们就是要用真情为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坐落在华山脚下的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由于离西安路途遥远,许多突发急症患者、瘫痪病人难以及时转院治疗。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与荣军医院结对共建,进行全面帮带,如今的荣军医院硬件建设和技术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誉军人看病再也不用犯愁了。

2006年4月5日,陕西省泾阳县某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108名小学生危在旦夕。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短短两小时内,腾出3个病区100多张床位,中毒学生被接到医院,经过数十名医护人员连续5个昼夜的紧急抢救,中毒学生全部转危为安。

2007年4月,甘肃徽县一名5岁男孩遭电击,被家人送往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抢救过程中,儿科副主任陈胜全发现男孩体内铅含量严重超标,经询问得知,男孩家的村落附近有一家冶炼厂,陈胜全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带领几名骨干星夜赶赴当地展开调查,针对村民铅中毒的状况,他们分批转移800多名群众到西安接受免费检测治疗,并在当地开办讲座,向村民宣传远离毒源、避免中毒的知识。

2006年,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发起“志承长征、服务西部”活动,赴陕甘宁等老区为当地百姓免费进行口腔健康诊疗,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他们还组织博士生医疗队,开展“青藏千里行”、“内蒙古边关行”、“薪火长征路”等活动,为藏、蒙古等十多个民族2万多名同胞进行医疗咨询、查体治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