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军事文学中的电视化网络化

2008-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许小羚 我有话说

新的传播媒体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使近年来的军事文学呈现出载体多样化和读者群扩大化的特点,军事题材、网络写作、影视改编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悄然兴起,电视化和网络化成为眼下军旅小说的显著特点。

军事文学影视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军事文学的影视化,使以军旅小说为代表的军事文学几乎退出主流

纯文学期刊的传统阵地,转而经由出版社、书商和电视剧改编等建构起一套新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机制。产量要多、速度要快的市场需求与小说写作要不断沉淀与思考、艺术上要精益求精的文学规律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作家“库存”积累的不足和创作状态的浮躁;自我重复、批量生产透支了作家有限的写作资源;影视化的作品中大量的时尚商业文化元素又使军旅小说出现过度世俗化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军事文学的影视化,又确实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客观上为作家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和创作的动力。比如权延赤的中篇小说《狼毒花》最初发表于1990年,但直到今年同名电视剧的热播,书市上才刮起阅读旋风,从而走红文坛。

军旅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兴起,是信息时代传统军事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纸质媒体上发表的小说而言,它以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等特点,为广大官兵提供了心灵接触最微妙而广阔的平台,也成为今天军事文学的热点之一。

军旅网络文学的大众参与性和方便快捷性,改变了文学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观念。文学创作不再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职业,而成为大众共享的自我表达的精神活动,全新的文学参与机制使作者和读者更加平民化。广大官兵,不论级别高低、兵龄长短,都可以在各个军网网站发表作品,从而更多地实现了主动参与,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和关注的温暖与自信。没有强求一律,也没有苛刻规训,任何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文字都可以得到认可和欣赏。作者大都是来自基层,他们记述军旅生活,表达喜怒哀乐;作为读者,普通官兵更容易对这些折射着他们理想、信念、期望和意愿的文章和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军旅网络文学创作中作者和读者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也是传统军旅文学所无法实现的,这种最贴近军人现实生活方式的“写作”,实现了官兵之间思想的彼此交流与碰撞,而直接率真和充溢个性的内心表达,也传递出一种能够感染广大官兵的深沉的感召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化与网络化作为当今军事文学变革前行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有益调剂,给渐近冷落的军事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两年非常火爆的几部表现特种兵题材的军旅小说,如刘猛的《狼牙》、刘洪涛的《兵王》和兰晓龙的《士兵突击》,都是先在网络上打响名头,再由出版社出版,接着影视改编,走红荧屏。尤其是《士兵突击》,成为2007年度军事文学创作的一个最大的闪光点,不能不说得益于电视和网络的推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