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叶小纲:我用心曲颂和平

2008-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谌强 我有话说

1月15日,正逢我国民间节日腊八节,当人们用各种传统活动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时候,著名作曲家叶小纲用他的一曲交响新作《和平祭》,寄托自己对七十年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的哀思,祈祷人类远离战争、和平长存。

上午,叶小纲早早地来到北京中山公园,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和平祭》当晚将在这里上演。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携北京和江苏两地的歌唱家联合演出。上午要进行最后一次排练,叶小纲来到现场指导。三乐章的交响曲《和平祭》是叶小纲应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委约,于去年创作完成,并在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日当晚在南京首次公演。

回忆《和平祭》在南京首演的情景,叶小纲至今还沉浸在当时那种充满庄严和哀思的气氛里,“演出前,全体观众起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叶小纲说,这在他的音乐作品的演出中,是一次极其难忘的经历,他感觉自己的音乐和民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种感觉,在最近的几个月中,一次又一次触动着叶小纲,使他欣慰,也使他深思,但这一次,让他感觉更为强烈。

去年秋天以来,包括这部《和平祭》,叶小纲一连有三部交响新作问世。先是去年9月1日中国爱乐乐团新乐季开幕音乐会演出的《巍巍昆仑》,继而是12月13日首演的《和平祭》,以及年底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演出的《大剧院序曲》。三部作品首演间隔的时间,还不到短短的四个月,在叶小纲三十多年的创作中,从来没有过如此密集的写作。

《巍巍昆仑》也是一部三乐章的交响曲,由“巍巍昆仑”、“昆仑颂”、“中国进行曲”三个乐章组成。令人欣喜的不仅仅是叶小纲一改过去自己擅长的清新优美的音乐风格,将整部作品写得大气恢宏、委婉抒情而又激昂奋进,更是他进行的一次交响音乐创作走向大众的可贵而成功的尝试。

没有人知道叶小纲创作这部通俗易懂的交响曲时付出的努力。去年夏天,叶小纲正在创作《和平祭》时,不巧重病一场,还动了手术,一次计划中的西藏采风活动也因此取消。但《巍巍昆仑》是中国爱乐乐团的委约作品,要如期在开幕音乐会上演出,因此,病刚好,叶小纲就迅速投入到《巍巍昆仑》的创作中,他还特地用了十天时间沿着昆仑山脉在山脚下进行采风,阅读了大量关于青海音乐、民歌和戏曲的书籍。《巍巍昆仑》首演时观众的热烈反响让叶小纲心里踏实了很多,因为他看到自己的音乐同老百姓的情感产生出共鸣,让老百姓听懂了。

《和平祭》同样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与普通民众情感深切共鸣的交响作品。为这部作品的创作做准备时,叶小纲深入到南京和江苏各地,收集历史资料,采访大屠杀幸存者,“他们将衣服

掀起来,让我看身上的伤疤”,那些准备工作给叶小纲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专程去了德国参观纳粹集中营,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感受既真切又深刻。

“让孩童入睡,让母亲安心。不再恐惧,不再泣叹。让战争远去,让和平长存。”叶小纲说,《和平祭》最初的一个版本就是从这几句动人心魄的歌词开始创作的。但当他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几首歌曲和许多旋律后,却不得不开始又一个版本的写作,因为歌词在几经推敲之后,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深刻的主题――让和平主导未来,让和谐常在人间――叶小纲的旋律从一个新的起点响起。

叶小纲在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创作过一部大提琴协奏曲《我遥远的南京》,叶小纲在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中,用个人的视角唱出对南京与和平的颂歌,“但《和平祭》是超越了个人化情感的,也不仅仅是写这场战争、这场大屠杀的,而是关注人类,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祈祷和平。”叶小纲说。

仿佛是一个注脚,国家大剧院委约叶小纲为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创作的《大剧院序曲》,指挥演出的便是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为管风琴与乐队创作的《大剧院序曲》是我国作曲家第一部公演的管风琴作品,叶小纲为创作这部作品专门在国家大剧院里研究管风琴、与管风琴演奏家交流了十来天,在音乐厅的各个角落寻找最理想的音响效果,甚至在作品的谱纸上写下了国家大剧院管风琴特有的鸟鸣。小泽征尔在排练《大剧院序曲》时,意外地听到鸟鸣声,十分惊异,听完叶小纲的说明,又愉快地笑了。中日两国的音乐家,用这华美绚烂的旋律,为国家大剧院的开幕奏响了欢快的序曲。(本报北京1月15日电)

(标题书法:沙英男)(人物摄影:谌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