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货币政策“从紧”有何影响

2008-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冯蕾 我有话说

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而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的第三天,2007年12月8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该调整幅度创下20余年历史

新高。而此次调整,也是2007年央行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

1997年起,我国依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十年之后,面对经济出现的新形势,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而确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型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几字之差,意义重大。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说,对于“从紧”政策要全面理解。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我国已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加息,如此频繁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历史上较为罕见,而目的都是控制货币总量,体现出“适度从紧”的特征。

然而,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到“从紧”又有何不同?

“首先,政策力度将全面加大。”赵锡军说,这可以从数量上来体现,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会增大,过去每次的调整幅度为零点几个百分点,现在可以就是几个百分点;利率的调整幅度会增大;对冲性操作会更多;对冲性操作的规模可能更大,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其次,货币政策的综合性程度会更加明显。”赵锡军说,从紧政策可能多项措施并举,综合化、组合化程度会大大提高。总之,“从紧”体现了一种政策导向,并非是调整的频率越高、次数越多就是“从紧”,而主要是指从紧政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将在较长时间存在。赵锡军说,“从紧”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针对目前的总量问题,即货币投放增长速度过快,贷款增幅偏高,目的是实现“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稳定房价:“从紧”政策与供需关系

“从紧”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整存贷款利率。对于最为依赖贷款的行业――房地产业而言,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先看需求方。2007年央行六次加息,连续提高的房贷利率,让房贷一族增加了还款压力。与此同时,也影响着一些潜在的投资者的购买需求:一是并不富裕的需要靠贷款买房的工薪阶层,一是希望通过贷款炒房的投机者。

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分析说,加息、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购买第二套房首付等一系列措施,主要针对的是投机性需求。在广东等城市,这部分投机性需求甚至达到60%―70%,而据我们调查,北京的投机性需求的比重大约为30%,在“从紧”政策下,房价下跌的规律为,从投机性需求比重高的城市逐步扩展到比重较低的城市。因此北京房价的下跌慢于广东,最近媒体也报道,2007年末广东省一些地方的房价开始出现下降,降幅甚至高达20%,北京少数房价出现了下跌。

“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从紧’政策把房价控制住,‘压’下来,而银行、开发商则希望‘放’开来,在‘压’和‘放’之间有一种博弈,房价的下跌还需要一个过程。”李文杰说。

再看供给方。李文杰说:“‘从紧’政策针对的是整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但无疑对房地产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文杰透露,“‘从紧’货币政策公布后,银行的第一反应是有部分贷款业务先停止下来,先行观望一段时间。开发商的资金流受到影响。而长期以来,开发商的运营模式是向银行借钱―拿地―再借钱―再拿地,银行多次提高贷款利率,不给开发商增加信贷额度,这对开发商资金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去年10月自“从紧”货币政策正式实施以来,中原地产的新房交易量减少了20%。“去年,我们在北京新开工的住宅楼盘有15个左右,而今年没有新开工楼盘计划。”李文杰说。

有关专家指出,在频繁加息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成本,防范贷款风险,开发商力图加快贷款资金的回笼,比如采取降价、促销手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供给;而从需求方看,房贷利率提高、购买第二套房首付提高,直接带来了购买需求的减少。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正在渐渐改变。专家们也建议,虽然每次只是小幅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但对于背负房贷压力的工薪阶层来说,去年以来六次加息,综合起来,已让他们的压力增加了不小。在提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有关方面更应该采取和落实住房保障政策,让更多人居有所住。

利差减少: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存款利率上调0.27%,而贷款利率上调0.18%,这样银行的赢利空间就缩小了9个千分点。”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秘书长张汉亚分析说,再次缩小存贷差,商业银行利润空间亦将随之受到一定的压缩。

专家指出,2007年六次加息中,共有三次采用的是“非对称加息”,即存贷款利率调整有所不同。这三次调整使存贷款利差由3.60%缩小为3.33%。实施“非对称加息”使利差减少,有利于抑制银行贷款冲动。

银监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挑战。存贷利差向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2006年,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占利润比重超过90%,而中间业务的比重仅有8.8%。在“从紧”的政策下,商业银行的赢利目标应着眼于金融创新,拓展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张汉亚说,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可贷款数量减少,这对银行来讲就要减少银行贷款规模,把更多的力量转向多业经营、混业经营和金融体制改革。“银行贷款不在乎贷给谁,而在于贷款能否收回,因此,在‘从紧’政策下,银行将更看重企业的还贷能力,选择效益好、贷款快的企业进行放贷。”张汉亚说。

一位国有银行的分行负责人表示,在“从紧”政策下,银行的利润空间的确会有小幅压缩,但是对各大银行的利润影响并不大。不过,他们将更重视贷款风险。

股市波动:从长远看资本市场向好

部分专家认为,“从紧”货币政策公布后,上证综指从原来6000多点跌至5000多点,“从紧”政策并非针对股市,但实际上对股市的影响是明显的。

赵锡军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得到控制,贷款、投资的增速会放慢,企业投资的愿望会减少,资金会紧缩,资本市场会受到一定影响。2007年股票市场增长较快,上证综指从年初的2700点涨至6000点,这背后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缺乏有素质的、稳定增长的企业业绩。当前不是追求不增长,而是要求增长应该平稳些,不能增长过快。

赵锡军也指出,但需看到,经济增长本身要求总量的扩张,如果2007年的GDP达到24万亿元,2008年可能增长到28万亿元左右,增加的4万亿元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资本市场的增量。因此,从长远看,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向好的。

张汉亚认为,“从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不大。去年以来,股市的发展备受瞩目,尽管多次加息,但人们仍愿意投资股市、基金。因为投资收益远远超过了存款利息。

着眼长远:“从紧”政策“趋利避害”

专家们认为,“从紧”货币政策着眼全局,意在治本,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于调控CPI而言,物价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实际发行的货币量超过了需要的货币量,“从紧”货币政策通过收缩货币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通胀压力。“需要看到,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有‘两面性’。‘从紧’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息,加息无疑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弥补增加的成本又会采取提价手段,而这又会促进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种涨价即为成本推动型上涨。”张汉亚说。但“需求推动型通胀”较之“成本推动型通胀”,对经济的破坏力更大。“从紧”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控制,对于需求推动型上涨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更应看到政策的有利面。

对于扩大就业而言,“从紧”政策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加息等政策的实施,企业为了弥补成本的上升可能采取裁员的办法,这样无疑会带来失业率的增长。这需要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从紧”政策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使宏观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必定会带来相应的就业岗位的增加。

对于进出口而言,随着加息等“从紧”政策的实施,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呈增长趋势,产品出口价格也会上涨,这无疑将影响到产品出口企业。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企业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质量和品牌创新上,走出一条以质取胜、而非以价取胜的发展之路,同时真正缓解我国贸易顺差扩大的局面。

赵锡军说,2008年我国面临的总量和结构性问题都十分突出,“从紧”政策的力度和作用会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将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控制过多的投资增长,抑制产能过剩。把更多支出用于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此外综合运用税收调节手段,比如对资源性出口产品取消出口退税,通过有保有压的财政税收政策平衡各领域各部门各产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最终达到“两防”的效果,实现“好中求快”,“好字当先”。

[值班总编推荐] 维护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值班总编推荐] 【院士谈科技自立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