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生应有敬畏之心

2008-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方言 我有话说

2008年刚开个头,一则大学校园里的新闻就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国人议论纷纷了。现在要提到“杨帆”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想到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的那场师生之间的争执。

一位家长在看完网上视频后表示,杨帆教授训斥学生的有些话有些“重”,但都在理,倒是视频开头学生拍摄时的掌声、叫好声、笑声,让人反感。

这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场景:将近一半的学生缺席自己选修的课程,老师就此与学生的争执,居然引发出的是学生近似“看戏”的喧嚣笑闹。教师、课堂、学生,这本来该是一个理性、尊重、自尊的组合。但是在那一刻,我们无法感受到学生对于老师、学校、课堂的那种应该具备的起码的敬畏心。

当前的中国社会,早已经不是要立起“天地君亲师”牌位顶礼膜拜的年代,但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对老师的尊重、对教育的敬畏,曾经是我们文化传统中最为优秀、最让人自豪的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得以渊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原因所在。而且“尊师重教”、“科教兴国”还是现在中国人朗朗上口的话语词汇。

所以,这些学生在大学教室里面对大学教授的笑闹声,就显得格外刺耳。

我们的学生是否缺少了一些基本的敬畏之心呢?看来是有这样的趋势的。

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第一次听说学生在自己学校的教室里,对自己的老师发出不敬之音、做出不敬之事了。

这里面,当然有目前教育界内外的原因在作祟。教师之外其他社会职业地位的上升、教师负面消息的流传、个别教师不当行为对教师群体荣誉的伤害,这些都是造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某些困境。

但是,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于教师和教育态度的下滑,不能单单从这些因素里面寻找原因。学生无故逃课的现象在很多大学校园已经司空见惯;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程没有兴趣,平时大玩特玩,考试时加班加点也不是什么新闻;学生对于学校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以“春秋笔法”臧否学校、老师的调侃语句也时有所闻。

其实,这一代的年轻人具有很多前辈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的勇气、大胆、不盲从是非常珍贵并应该被保护爱护的品质,这种品质已经并被寄予希望:希望他们在其后的年代中,给中国带来健康积极的新气象。

而他们成长的过程还有些漫长,就像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校园教室中面对教师四年时间一样,我们要等待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和成熟,当然是带着一点敬畏之心的成长。因为敬畏之心不是要丢失自己,而只是要更加清醒、更加有尺度、也就更加有可能接近他们自我的期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