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飞在天上的画

2008-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武萍 我有话说

戊子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馆藏风筝精品陈列”,有96件极其好看的民间风筝艺术珍品;同时包含着用国家珍藏品为百姓祈福纳祥,为

节日增添喜庆祥和的用意;更有继续加深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感情,使之提高自觉保护意识的第三层深意在。

在我国,“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制成木鸢飞往宋国侦查敌情。据说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到了唐、五代时期,风筝开始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而在大约500多年前的明代,我国风筝就已传到朝鲜,后又陆续传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

我国风筝产地众多,流派纷呈,中国美术馆珍藏的风筝,几乎囊括了山东潍坊、河南开封、河北胜方、天津、北京、江苏南通和南京等主要风筝产地的作品。此次展出的96件精品,几乎都是全国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生动传神。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形象的,有硬翅、软翅、直串、平挑、拍子等构造的。它们或粗犷豪放,或活泼精巧,或色彩绚丽,或清淡素雅,可谓极南鹞北鸢之大成。

本届展览中有一大一小两件珍品:最大的风筝高2.4米,宽度2.4米,是南通风筝著名传人郭承毅与高则先、陆松年于2007年共同创作的大型板鹞“观音全图”。它是传统的七连星造型,其上绘有观音像29尊,装置大小各异、绘制精美的葫芦哨口31只,其中最大的哨口直径约40厘米,无论是绘画、扎制、葫芦的雕刻都代表了南通板鹞最高水平。展览中最小的一件风筝是北京风筝艺人冷世祥做的微型风筝《张飞脸谱》,只有1厘米见方,放在一分钱硬币上还绰绰有余,但系上风筝线居然还可以飞起来,精巧绝伦,令人赞叹。同时还展出了北京哈氏风筝图谱、曹氏风筝图谱共20件,让大家领略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中的绘画之美。置身展厅,令人不禁遥想莺飞草长之时,大江南北,风筝在明媚的春光中翱翔,在和煦的春风里荡漾的动人景象。

这次风筝精品展不仅在设计上着重体现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还与正在展出的“敦煌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馆藏年画精品陈列”相呼应。敦煌壁画是民间画师的杰出创作,年画是民间绘画的重要品种,二者在民间绘画方面具有艺术契合点和关联性;而绘制精美的风筝,堪称“飞在天上的画”,它与地上的年画、石窟里的壁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观众们徜徉展厅之际,能够感受春满人间的喜悦,享受天地同辉与和谐社会的绚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