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会不生气

2008-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元卿 我有话说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人遇上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火冒三丈。其结果不仅得罪了他人,而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使自己增添新的烦恼。

其实,生气有许多危害:一是不利于身心健康。人在生气时会影响情绪,导致食欲不振,内分泌失调等,从而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二是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因为人在

生气时会说一些过激的话,这样一来会无意中得罪人。此外,生气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给别人留下遇事缺乏理智和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印象。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生气会损害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写记载“怒伤肝”。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研究生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做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进一个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无任何杂色;而悲痛时呼出的“气水”则有白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健康的大白鼠身上,不料只过了短短的几分钟,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大白鼠瞬间就死了。这位专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人在生气或发怒时会分泌有毒的物质;一个人生气十分钟体内所消耗的能量,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越野赛跑。经常生气的人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自然难以健康长寿。既然生气有那么多坏处,我们就应该学会不生气。

怎样才能做到不生气呢?首先,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头脑冷静,即使遇到令人恼火的事也要理智对待,热问题冷处理。常言道: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愚者以情绪控制理智。要善于控制和理顺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其次,做人要胸怀宽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要与人斤斤计较,减少人际交往中的不必要磨擦。著名爱国志士林则徐就在其大堂后面大书“制怒”二字,告诫自己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发怒。当然,如果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了火,但是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当事情过去后,不要再去追究,以免引起心情的不快。三要善于积极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从生理学的观点看,人的低落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发泄。但是,这种发泄应该是积极的、无损的,而不是消极和破坏的。积极发泄的方法很多,例如和朋友谈心、写信、打电话诉说自己的不幸,或到僻静的地方痛哭一场,或把自己胸中的怨言不满写在日记上等,都可以起到积极发泄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