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邯郸:历史典故成为校名

2008-01-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江明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在学生们的齐声朗诵中,一尊高2.89米、重1.5吨的荀子铜像日前在邯郸县二中校园内落成揭幕。这所中学也正式由邯郸县二中更名为“荀子中学”。

从2007年下半学期开始,为让孩子们从小就

能接受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邯郸市市属以街名、路名、数字、地域命名的中小学陆续更改名称,新校名以邯郸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或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名字来命名。丛台区率先将辖区7所学校的校名进行了更改。这些学校包括:丛台路小学更名为“丛台小学”,使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北城小学更名为“回车巷小学”,在师生中推崇“尚礼”之风,团结友爱,谦恭礼让,形成文明、高雅的校风;西关小学更名为“赵都小学”,旨在弘扬邯郸文化,充分发挥家乡文化的育人功能。

据邯郸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处长金铮介绍,已经更名的中学包括:邯邢矿山局中学更名为“建安中学”、煤指一中更名为“滏春中学”、煤指二中更名为“赵苑中学”、邯郸县二中更名为“荀子中学”。

金铮告诉记者,校名更改先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教学特点来取名,然后经邯郸市历史、文学、民俗、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确定更改后的校名。今年9月,全市市属中小学将全部更改校名,改名初期,现有校名和改后的校名可并用一年。

“校名更改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以此带动学生学习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邯郸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说,他们已组织专家编写了《邯郸历史与文化》一书,作为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试验教科书,并于本学期纳入各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免费发放到学生手中。这本书分为“认识邯郸、走进历史、聚焦文化”三部分,主要介绍邯郸的自然和社会概况,梳理邯郸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描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活动,展示邯郸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