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点

2008-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电影《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点,它的成功,为中国大片在艺术性、产业化与主旋律的融合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突破了中国战争影片的创作和表现模式,并为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在昨天上午由中宣部文艺局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举办的电影《集结号》创作座谈会

上,与会专家对影片《集结号》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产大片《集结号》讲述了一位战场上幸存的普通军人对战争的追忆和为牺牲战友争取烈士身份的不懈努力,影片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一点,深深感动了广大观众,上映一个月来,好评如潮,票房有望达到2.5亿元。专家指出,《集结号》是中国大片里第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以前的大片均为古装片,且多考虑商业和市场,有非主流化倾向。而《集结号》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因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可以说,《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点,它将国产大片从制作或高技术大片转为思想文化层面上真正意义的大片,对今后国产大片的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集结号》对战争的描述也突破了中国战争影片的创作和表现模式,得到专家们的一致称道。专家们认为,过去我国战争片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讲述战争胜利的过程,二是表现英雄的成长,都没有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在塑造英雄人物方面也存在简单化倾向,难以让人感动。《集结号》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描写和思考了普通士兵的命运和生命价值,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人物刻画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使人们对默默无闻的英雄产生由衷的敬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集结号》也是第一部没有吸纳境外投资的大片,其融资方式和运作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专家们指出,以前的大片因为用了境外资金,因而在题材、演员、制作及表现上,都受到很多限制。《集结号》全是用的“中国钱”,民营企业对投资市场的敏锐把握,金融机构首次向电影贷款,都大大提高了本土电影的竞争力和市场整合力,提升了中国电影的总体品牌,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这一主创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十分令人称道。。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副局长孟祥林,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副局长张宏森,专家学者郑洞天、尹鸿、侯克明、丁亚平、周星、贾磊磊、饶曙光,《集结号》出品人王中军、编剧刘恒、导演冯小刚、主演张涵予等出席了座谈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