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著名学者呼唤扎实学术风气

2008-0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庆环 我有话说

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学术座谈会上,任继愈、金开诚、汤一介等著名学者表示,当今学术界应提倡扎实的学术风气,学者做学问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他们认为,当代学者的学术风气不仅需要学者自身的努力,同时,学术体制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术体制要鼓励学者做扎实的、有价值的学问。

让人堪忧的学术风气

严绍?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他从1985年开始寻找整理自上古以来传入日本列岛而至今仍然被保存着的汉籍文献善本(明代与明代之前的文献)得1万800余种,编著成《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已经由中华书局在2007年春季出版。在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学术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与学者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该书不仅仅是文献整理,也不仅仅是目录学,该书从文化史学的立场出发,透过中日汉籍的交流现象,揭示出文化交流的脉络,是有史以来世界范围内研究中日文化关系的最宏大的基础性文献考察报告。同时,他们对在严绍?教授身上体现出的治学精神给予了肯定。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哲学家任继愈说:“严绍?用了20多年的时间30余回访问日本,编著成了《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共350余万字,这种锲而不舍、‘二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值得钦佩。”北大资深教授、著名哲学家汤一介说:“严绍?《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的出版,在当前学风不太良好的情况下,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在与此同时,这些专家与学者也对当前的学术风气表示出了很大的忧虑。任继愈先生说:“现在中国学术界学风浮躁,严绍?是‘二十年磨一剑’,可我们有一些学者是一年磨二十剑,甚至三十剑,真令人担忧。”作为“儒藏”总主编,汤一介教授目前正在领导着一个300多人的团体从事“儒藏”的编撰工作,他说:“‘儒藏’现已收到了160多部书稿,可真正能用的不多,甚至有50%要退稿,证明现在的学术风气不太好,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想补救,可聘请的一些专家很头疼,说书稿中的错误那么多,怎么审定?目前我国一年要出版新书约13万种,但其中很多是粗制滥造,彼此间抄来抄去,据说,目前出版界的压存很大。”

现行学术体制需要反思

专家与学者们认为,当代学者的学术风气不仅需要学者自身的努力,同时,学术体制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术体制要鼓励学者做扎实的、有价值的学问。

任继愈先生认为,现行的奖励制度要奖励高质量的东西。就人文学科而言,用理工科的方法管理文科,动辄要求发表多少文章,不太科学。文科人才不像工程师那样,很快就能培养出来,他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成长时间,文科的学问要强调坐冷板凳,要十年磨一剑,这样才能既做了学问,又培养了人才。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金开诚说:“现在确实有中国文化热,中国文化热有种种表现,我不反对古为今用,因此我不反对于丹,毕竟她的书让让知道《论语》的人又多了几百万。我想,我们需要有人用种种方式把文化推到群众中去,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像严绍?教授这样的人去做一些原典的事。”金开诚认为,做原典的事,需要像严绍?教授这样的毅力、学养、为国贡献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同时,也需要给做这样的学问的人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不要学问还没有做成,就给提前下岗了。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陈平原认为,学者只有从“笨功夫”做起,才能做出真学问。他说:“严绍?教授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反思目前的学术体制。看看一、二十年来的好的学术著作,都和以下几个因素关联:个人、长期经营、没有资助或极少资助。紧赶着出来的东西,没有太好的。反观我们的学术奖励机制,在理工、社会、人文3类学科中,最不适应这一机制的是人文学科。目前我们的学术奖励机制一般都是采取事先资助,为了得到资助,很多学者们不得不把大量的功夫花在申报项目和做项目计划上,没有项目也得想出项目来,是紧赶着做学问。但人文学科中有另外一种学者,他们不会事先有课题,是一步步按照兴趣做出来的,对这种比较低调、慢热型的学者,我们的奖励机制应该考虑在事后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这样大家才有可能二十年磨一剑,否则的话,大家都会‘短平快’。而北大这些年来还能做出一些事来,是因为针对人文学科的特点,北大采取了不是非常严格的学术评价机制。”

北大教授王邦维与陈平原教授深有同感,他说:“现在的学者不止是忙着弄钱,还要赶紧花钱,因为在规定期间内用不完的资金要被回收回去。这种体制真的要反思一下了。”

作为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对当前人文学科的际遇有着很深的感受。他说:“文史哲、考古这些人文学科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热闹了,但是,这样的学问总还是有人在做。比如说我们仍有12至15人在念古典文献,中文系为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虽然很苦,但为了文化传承,我们必须坚持。像《全唐诗》12卷,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终于做下来了,但《全唐诗》这样的工程今后要再主持,是相当困难的。现行的学术体制需要反思,但毕竟它存在着,在这种情形下,如何给学者们营造一个环境,给他们一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空间,非常重要。在北大,一个人可以闷头搞20年的学问,中文系会理解他,不会让他下岗。我相信,北大的人文学科也会一直坚持这么做下去的。”

汤一介教授说:“我们的学术体制应该鼓励人文学者多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宁可慢一些,也要好一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