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雪中,我们奉献忠诚

2008-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我有话说

暴雪,接连的暴雪,横扫了大半个中国――

风雪路,同舟渡;危难中,见真情。面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人民军队紧急出动,全力支持灾区抗灾救灾。

暴风雪中,军徽闪烁;严寒之中,子弟兵捧出了火热衷肠。

中央军委调兵遣将三军将士风雪出征

已是凌晨2时,总参某部办公室依然

灯火通明。9台电脑高效运行,15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紧张忙碌――通报灾情,下达指示,调兵遣将……

对南方持续的灾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全国的抗灾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队要全力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帮助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共同为夺取抗灾救灾斗争胜利而努力。

风雪骤,灾情急。中央军委和解放军四总部迅速作出部署,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用实际行动模范践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联系地方政府,争取承担更多的救灾任务,对地方交给的任务,不论困难多大,都要全力以赴,坚决完成。

在抗灾进入决战的阶段,中央军委派出3个工作组,分赴广东和湖南、江苏和安徽、湖北和贵州等受灾重点地区,实地指导部队抗灾救灾,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官兵。

一架架军用运输机星夜起航,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空军、第二炮兵、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济南军区、武警部队闻令而动。截至5日7时,全军和武警部队出动官兵59.4万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83.2万人次,机械车辆3.4万余台次,飞机84架次,全方位投入抗雪救灾。

这次用兵数量,是自1998年抗击特大洪灾以来最大的一次。

180多名将军身先士卒,靠前指挥;2200多名师、团职领导干部,与普通士兵一样,昼夜奋战在抗灾第一线。他们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凝聚千军万马,筑起抗击雪灾的绿色长城。

在冰雪覆盖的南京长江二桥,南京军区司令员赵克石、政委陈国令冒着凛冽寒风,带领官兵铲冰除雪。在灾情严重的粤北,广州军区司令员章沁生、政委张阳顶着风雪冷雨,与地方领导一起跋涉在茫茫的雪地里,查看灾情,现场指挥。在运送救灾物资的第一线,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张海阳直接指挥调度。

大雪,阻碍了交通要道;灾区,面临着缺衣少粮的困境。1月29日深夜,空军司令员许其亮、政委邓昌友专程赶往某师部署任务。5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紧急起飞,将救灾物资和抢险人员火速运向灾区。

灾区部队停止正常休假,2000多名官兵带着家乡受灾的消息,走向“第二故乡”的抗灾第一线。

连续7天7夜在京珠高速公路指挥破冰除雪,湖南郴州军分区政委魏永景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冰雪路上。2日中午,刚刚走出医院的他,又出现在了疏导车辆的指挥队伍中。身边的人告诉记者,魏政委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累计抗灾时间超过了120小时……

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发挥关键作用

京珠高速韶关北段――南北大动脉的咽喉。

连续的强降雪,造成堵塞在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上的车辆超过8000辆。长长的车龙足足40公里,受困人员达两万之众……

韶关北段,成了全国关注的地方。广州军区两个集团军派出突击力量,南北夹击,誓“啃”这块“硬骨头”。

坚冰硬,但战士的意志更硬。在南段,某炮兵师组成8支党团员抢险突击队,1月29日20时15分,团长陈任之带领500名官兵冒雪出征,决战大桥至梅花段。

这段公路地处高山深谷,坡陡路滑,积雪厚达数十厘米,每挪一步都异常艰难。象鼻形状的险道上,一边是山谷,一边是触手可及的雪墙。远远望去,一台台货车好像悬挂在墙上的“冰箱”。

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救援工作进度缓慢。看着被困司机焦急的眼神,官兵们豁出去了,拼命挥动铁锹、镐头,加速除冰。天寒地冻,几镐下去,虎口就震出血来。

6连连长廖敏建抹一把头上的雪,高喊:“累死也不能停,倒下也要成路标!”

雨水、汗水湿透军衣,寒风又把军衣冻成了“盔甲”。8个小时后,当他们在零下5摄氏度的严寒中,开凿出一条能通行的道路时,身后的积雪超过了头顶。过往的司机噙着泪,向这些“绿色路标”鸣笛致意……

同样的决战,几乎在同一时刻,在南京长江二桥打响。全长21.197公里的长江二桥,积雪深度达40厘米,灾情飙升为红色警报。

南京军区驻宁部队星夜驰援。那是一个江南极少的暴雪之夜,刚刚凿开的路面转眼之间就被大雪覆盖,瞬间又凝成了冰。然而,“生命通道”上的呼唤让官兵们来不及喘息。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奋战了5个小时的2000名官兵,当次日凌晨挖出一条可通行的8米宽雪沟时,全都成了“雪人”。

大雪仍在降落,大桥“通而不畅”。1月31日下午,南京军区出动近百台大型军用装备,再战二桥。4000多名官兵在横跨大江南北的桥面上,展开了一幅鏖战冰雪的壮阔图景。

防化部队的燃油射流车上来了,工程部队的推雪车上来了,装甲部队的装甲车上来了……在南京长江二桥、在京珠高速、在南方灾区多处主要交通险段,部队出动了大批现代化的重型装备。

连接沪宁、京沪等8条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南京长江二桥贯通了,京珠高速公路贯通了,合宁高速公路贯通了……当一车车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当一辆辆满载旅客的客车顺利通过,人们不会忘记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决战在交通枢纽上的解放军和武警将士,不会忘记这些舍生忘死保民生的人民子弟兵。

雪情,灾情,灾害无情人有情;军心,民心,将士心系万民心。

电力中断。长沙警备区派出官兵和车辆,运送长沙市输变电指挥中心的专业电力人员和器材到宁乡县抢修电网。道路难行,官兵们每人扛着上百斤重的维修器材,冒着随时会掉下山谷的危险,在雪中艰难跋涉10多个小时,将器材送到1000多米高的山顶。

大雪封山。井冈山部分地区道路、通讯和用水中断,东上乡、柏鹭乡、茅坪乡村民被困。1月30日下午,井冈山市人武部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机制,组织动员官兵沿红军走过的小路背粮上山。山陡、冰厚、路滑,官兵们在鞋上绑上草绳,每人背着20多公斤负重而行。两天两夜之后,当36340公斤“救命粮”送到受困村民家中时,村民们燃起鞭炮欢呼:“老红军的部队又回来了!”

在抗灾一线,记者不时看到一些双手冻伤、军衣划破的官兵。正是这些共和国军人,正是这些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用他们的忠诚,用他们的士气,在关键时刻、关键地段,发挥了关键作用:清理冰雪道路1.7万余公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38万人,加固维修房屋3万多间,运送各种物资200多万吨。

情系人民,暖流融化冰雪

在广东,在湖南,在安徽,在贵州……在一处处的救灾现场,官兵们把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受灾群众。

道路堵塞,驻灾区部队把野战炊事车开向旅客滞留地,随时为旅客提供热菜热饭;人员受阻,安徽、湖南驻军搭起500多顶野战帐篷,安置受灾群众;受灾地区车站、机场滞留旅客居高不下,武警部队派出100多支小分队维持秩序,解危帮困;灾区物资短缺,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紧急调运各类物资1.4万吨、棉被51.9万床、棉大衣21.9万件,十万火急运往灾区;短短几天内,仅灾区部队就捐款1539万元,捐献棉衣被63.8万套;风雪之中,部队派出的200多支医疗队赶赴灾区送医送药……

冰冻雪凝困锁着贵阳,贵州省境内用血告急,空军某部300余名官兵和武警贵州总队400多名官兵火速赶到贵州省血液中心义务献血。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林杰少将也加入到了献血的队伍。人们劝他:“您年纪大就不要献了。”林杰袖子一挽,“年纪大,可我的血同样是热的!”

广州军区某部搭起的一顶顶迷彩帐篷,成了京珠高速公路上滞留群众温暖的家。连续7天7夜,从一台台野战炊事车上做出的热腾腾的饭菜,不断地送到旅客手中。为了多给旅客提供一份饭、一份菜,许多昼夜奋战在雪地里的抗灾官兵,自觉地省下自己的口粮。这几天,炊事员曹广科一人就蒸馒头包子1万多个,煮稀饭60多锅,而自己却顾不上按时吃饭。炊事班长曾明云原本因家属来队,被部队安排留守,可他还是悄悄地爬上了北上救灾的军车。炊事班人员少,而等待救助的旅客又不断增多,4天4夜难合眼的曾明云,只好不时往嘴里塞一块生姜提神。

冰雪,压不垮将士的意志;严寒,挡不住官兵的真情。

受冰雪影响,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停电最多时达26万户,受灾最为严重的鹤峰县春节期间可能全部断电,全县至少需40万支蜡烛才不至于陷入一片黑暗。商务部紧急从大连筹措了50.4万支蜡烛。抢运的重任落到了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身上。

雪后的恩施机场,飞行条件恶劣。空军航管部门紧急协调航路,机组人员迅即起飞。点燃光明的蜡烛,终于赶在春节前运抵恩施。自治州副州长吴红亚紧紧拉着机组人员胡纪峰的手说:“神鹰天降,子弟兵给我们送来的是光明,更是温暖。”

在广州火车站,已经连续值勤5昼夜的武警战士唐新成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滞留的旅客一批批登上北去的列车,但唐新成和他的战友们的值勤任务还在继续。这几天,他是“临时托儿所”的“所长”,任务是收留走失的儿童。他把儿童的名字和其父母的资料写成牌子,在广场、车站、高架桥等处,手持喇叭四处寻找孩子的父母。几天下来,10多个孩子与父母团聚了,尽管自己的嗓子哑了,但他觉得自己值得:“看到他们团聚,就像看到自己家人团聚一样,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

正是由于众多像唐新成这样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忠于职守,广州火车站――这个近日来全中国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在春节前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秩序。

10年前,在一场特大洪水面前,人民军队危难时刻显本色。今天,面对多年罕见的特大雪灾,人民军队又一次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