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谢你,最可爱的人

2008-0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我有话说

特大雪灾席卷南方大部地区,危难时刻更显子弟兵亲。

当年,在炮火弥天的战场上,人们把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为了和平而战的志愿军战士称作“最可爱的人”。

在2008年这个寒冷的季节,人们又把这个最亲切、最动人、最能表达真情的称谓,献给了为灾区送来阵阵暖流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

“最可爱的

人”――这是祖国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最高褒奖!

“你们不愧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暴雪成灾,电力中断、道路堵塞、旅客滞留……风雪中,那一枚枚军徽、警徽成了灾区人民的“定心丸”。

2月2日凌晨4时许,经过武警安徽总队500名官兵一夜奋战,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庐江段52公里和65公里两处“卡脖子”结冰路段,被全部疏通。长长的滞留车辆开始缓缓向前移动,疲惫不堪的驾驶员们兴奋地鸣起喇叭,向分列在两旁的官兵致谢。

一辆车号为“鲁NA0106”的大货车突然停了下来,驾驶员摇下车窗将一张小纸条塞到一位战士手中说:“兄弟,你们辛苦了,请将这封信交给部队首长,就说我们所有驾驶员谢谢你们。”

这名叫高辉的驾驶员,几天前从山东德州驾车前往广东,没想到在安徽境内整整盘桓了8天。目睹官兵暴风雪中昼夜破冰开道的场景,坐在驾驶室里的他抑制不住情感,抽出烟纸,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我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最可爱的人,让我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在湖南、在安徽、在贵州……在一处处的救灾现场,绿军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冰雪中的暖流,人民群众也把由衷的赞赏献给了人民子弟兵。

“天天盼儿盼女没盼到,没想到盼来了党派来的亲人解放军。”2月2日,在经受寒冷挨饿12天后,76岁的瑶族老大娘唐云妹和3万余名瑶族群众一起盼来了桂林警备区的官兵。

大雪封山,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道路、供电、通讯和用水全部中断。12天里,山寨里的瑶族同胞度日如年。桂林警备区闻讯后,组织官兵们破冰除雪,徒步翻山越岭为乡亲们送来了大米、棉衣和蜡烛……

紧紧拉住官兵的手,唐云妹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你们就是我们老百姓最亲的人!”

2008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演绎着绿叶对根的深情;在这个难忘的冬春之交,一组组军民携手并肩的镜头构成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

安徽铜陵长江大桥上,官兵顶风冒雪,将被堵车上的临产孕妇抬到医院;上海火车站候车室里,63岁的老大娘突发心脏病,武警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安徽广德川气东输施工现场,4名职工被急剧上升的雪水围困,20名官兵跳入刺骨的雪水中,接力将被困人员救出……

大爱无声,风雪同行。“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人民子弟兵!”这是抗击冰雪灾害一线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连日冰雪封道,滞留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的车辆已达6000多辆。

2月3日12时,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破冰除障战役打响。广州军区某部和武警驻湖南某部共出动3200名官兵在冰冻层最厚的地段――良田段实施不间断地辗冰除雪。细雨之夜,推土机的轰鸣声、战士们的口号声、镐头敲击冰块声响成一片。4日凌晨,被堵的车辆开始缓慢向前移动……

在良田坐镇指挥的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亲眼目睹了官兵们全力保交通的感人场景。站在过街天桥上,望着向南移动的车流,张春贤动情地对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贾晓炜说:

“我代表湖南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不愧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你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在京珠高速公路上被困了12天之后,严寒和饥饿,使得来自山西的司机张小敏几乎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希望。当广州军区某师的战士将热腾腾的馒头和稀饭送到他的驾驶室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张小敏落泪了。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子弟兵。

亲历了严寒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雪中送炭的温暖。像司机张小敏一样,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中,成千上万的人被子弟兵的行动所感动。

1月28日,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铜陵长江大桥桥面,数千辆汽车堵塞住大桥。车缝中间,踉踉跄跄地钻出一副担架。见此情景,正在大桥上清扫冰雪的武警安徽总队排长宋问,带领6名战士快步迎了上去。

4名老人颤颤悠悠地抬着担架,旁边还有两名妇女抱着衣服和脸盆,一边走一边哭泣。

“武警同志,我儿媳妇快要生孩子了,路太滑,我们实在抬不动了……”看着武警官兵,抬担架的一位老大爷仿佛见到了救星。

官兵们二话没说接过担架。冰厚路滑,宋问将铺在地上的麻袋撕成长条,让战士们缠在脚上,慢慢向前走……

风急雪大,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有的战士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有的战士脚崴了,依然一瘸一拐地坚持着……

6天后,一位姓孙的老人给宋问和他的战友辗转送来一张孩子的照片。“我孙女的生命是你们给的,她的名字叫‘爱军’,让她永远记住部队是她的恩人……”

风雪,见证了军爱民的一幅幅感人画面;风雪,记录下了民拥军的一款款深情。

2月3日凌晨3时30分,杭州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解放军驻杭州某部1000多名官兵,顶风冒雪,迅速奔赴杭州各城区开始除雪铲冰。清晨,当人们出门上班的时候,发现子弟兵已经赶在早高峰到来前,用双手“打”通了冰封的马路。

子弟兵的劳累,老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当一位上班路过的杭州市民得知,铲雪的部队官兵还没吃过早饭时,一下子买了2000个热腾腾的包子,送到子弟兵手中……

救灾官兵的英雄壮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广州,年过花甲的作曲家吴颂今连夜创作《风雪回家路》,向受困在回家路上的旅客和冰雪中坚持战斗的子弟兵送上一份关怀和慰问之情。

从傍晚到凌晨,吴颂今边唱边录边修改,饱含真情的《风雪回家路》经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的女教员姜苏演唱后,立即在南粤大地流传开来,成为见证军民情深的动人旋律。

在参加京珠高速韶关段“大会战”的广州军区某旅的留言册上,写满了获救乘客发自肺腑的话语:

“你们不愧是祖国的钢铁长城,你们不愧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沈阳司机老何。

“军人是冰天雪地里的一把火,在我们最寒冷的时候,为我们送来了温暖。”――河南郑州旅客刘志明。

“你们的心如冰一样晶莹剔透,你们的关爱似火一样温暖热烈。”――哈尔滨旅客两姐妹。

“人民子弟兵,你们不愧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一群河南司机。

“人民军队的功绩,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国际舆论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南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等世界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国政府采取各项抗灾救灾举措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救灾行动作出积极评价。

1月30日,法新社的报道说,中国军队派出了几十万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帮助那些因雪灾而陷入能源和食品危机的人们。

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说,中国军队紧急行动,在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与暴风雪展开搏斗,并配发了“中国军队出动装甲车破冰除雪”的图片。

随着灾情的发展和部队救援行动的展开,《明报》《大公报》《澳门日报》《中国时报》等港澳媒体的报道也日渐升温――《军队十万床棉被运湘灾区》《解放军十五万官兵抗雪救灾》《军队向灾区调运御寒衣被》《冰雪风暴席卷十四省,坦克碎冰》《灾区成孤岛军队全力救助》《中国动用空军力量运送救灾物资》……一篇篇报道,传递着港澳同胞对内地灾情的深切关注。

在祖国大陆,更多的人则是通过网络、手机这些互动的媒体表达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深敬意。

连日铲冰除雪,许多出生成长在南方的士兵,脸冻青了,手冻裂了。2月3日,在新华网上,一张战士双手冻裂的特写照片,成为当日网站点击率最高的照片之一。

一名署名“鲁源”的网友在感动之余,贴上了这样的诗句――

这双手

伤痕累累

这双手

美不胜收

渗出的是鲜血捧出的是暖流

伸出这双手宣誓的是一种精神

攥起这双手冰山也要抖三抖

多想握握这双手……

撒盐融冰、凿冰铲雪、推车助人……正是这一双双手,疏通了横贯南北的一处处交通大动脉;正是这一双双手,凿开了千百万旅客回家过年的路。

当被解救疏散的车辆自发地向道路两旁的解放军、武警官兵鸣笛致谢时,上亿网民在互联网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同样的感受――

在新华网,有网友发帖“风雪中,什么让我们感动”,留言跟帖的网民达到479位:风雪可以肆虐,亲情依然温暖;交通可以受阻,爱心依然涌动;铁架可以垮塌,脊梁依然挺立……

“让我们记住那感动的一瞬!”在人民网举行的征集抗雪救灾中动人事迹活动中,网民们踊跃投稿,称赞子弟兵、颂扬鱼水情的稿件和图片占到来稿量的60%。

《安徽庐江:军民齐唱“通行曲”》《冰雪路上的“守护神”》《南京军区六千官兵力保南京城市交通枢纽畅通》《没有他们,哪来一路平安》……网民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或者亲耳听到的感人事迹不断汇聚到互联网上,让那些令人感动的珍贵瞬间成为了永久的历史。

在央视国际网站、在中国军网、在新浪网、在搜狐网,成千上万的网民用同样滚烫的话语表达内心共同的感受:

――军旗飘扬在特殊的战场,军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富国不等于强国,有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将不可战胜。

――子弟兵,是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人民军队的功绩,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