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创纪录的棱皮龟迁徙

2008-02-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最近,一只棱皮龟遨游12774英里(合20558公里),完成了横跨太平洋的迁徙。根据记录,这是在所有海生脊椎动物中行程最长的一次迁徙。人造卫星跟踪了这次行程,首次记录下棱皮龟横跨太平洋的迁徙。

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的西南渔业科学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莫斯兰丁。该中心的司各特・本森说:“这只海龟做出了这一迁徙壮举,横跨太平洋的热带及温带水域,就是为了去吃俄勒冈附近海域的海蜇。”本森是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不久前出版的《龟鳖保护与生物学》。

数目锐减

棱皮龟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海龟,体长可达六英尺半(2米),体重可达2000磅(900公斤)。它们不吃零食,只有当食物充足时才进食。“就像鲸鱼一样,巨大的体形可以使它们进行养料储备,不用经常进食就能够长距离跋涉”,本森说。“尽管在热带海滩孵出,但是在爬行动物中,它们有着独一无二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凉爽或者温和的水域。”

即使这样,据估计,在过去的25年里,育龄雌海龟的数目急剧下降,太平洋里的棱皮龟很快也面临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这种动物列为严重濒危物种。本森说:“棱皮龟种群面临的威胁来自龟卵的流失、误捕、海洋废弃物的摄入以及某些地区的直接捕捞。”他指出:“目前在太平洋西部棱皮龟巢居的大片海滩已被当地居民保护起来,我们还必须保证进食场所和巢居海滩连结起来的迁徙路线安然无恙。”

步步跟踪

本森及同事利用人造卫星技术跟踪了9只棱皮龟,它们来自未被研究过的种群,巢居在印尼巴布亚省扎木尔斯巴-米第(Jamursba-Medi)的海滩上。研究人员用绳套将发报机系在巢居的雌性棱皮龟上,这些发报机每两天往人造卫星上发射一次信号,使科学家能够记录海龟的潜水行为、海水温度以及高分辨率的地理位置。3只海龟向西游去,进入中国南海;1只朝北游向日本海;其余的朝东游去。只有那一只一路东游,横穿太平洋。

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西南渔业科学中心的彼得・达顿说:“以前,我们认为在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偶然发现的棱皮龟来自墨西哥,现在,我们认识到对该物种的保护应该延伸到西太平洋地区棱皮龟的繁殖地。”

来自卫星的资料证据表明,提供最长时间记录(695天)的那只海龟可能遭遇了海上捕捞,被装到一艘船上。

跨越边界

加拿大棱皮龟专家迈克尔・詹姆斯指出:“这项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正在研究的物种处于极度危险境地。”“许多工作都集中在海龟巢居的海滩上――这固然很重要,但是搞清楚它们在其余99.9%的时间里做什么,也同等重要。在这方面,卫星遥测等技术的确拥有用武之地。”詹姆斯说:“若不能确定棱皮龟巢居以外的时间身在何处,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样的事件会对其造成影响。”

本森说:“棱皮龟是世界水手,不承认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线。它们穿越多个国家的海域以及国际海域,可能面临许多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威胁。”

(胡德良译自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原著:Stefan Lovgren)

图片说明:专家称,由于捕捞和误食人造废弃物,这些濒危“世界水手”的迁徙行程变得越来越危险。新华社/路透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