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兴”警钟:风险防范容不得丝毫懈怠

2008-0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杨涛: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财政、货币理论与政策;投融资理论与实践;金融产品与金融创新等

。曾就职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政府财政部门等。

记者:凯维埃尔,法国兴业银行的一名普通的期货交易员,日前曝出的他长达一年的虚假交易令这家法国第二大银行损失了49亿欧元(约560亿元人民币),引起法国乃至整个国际金融界的震惊,被称为法国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诈案。请问您对这个事件有何看法?

杨涛:类似的事件之前也曾发生过,如1995年巴林银行交易员违规事件,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中航油事件等,无不给全球金融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它们的发生充分证明,在现代金融的发展中,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利用杠杆原则,它有提高市场效率、带来收益的积极一面,同时也蕴含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记者:难道它是不可避免的吗?

杨涛:理论上来说,是可以避免的。银行的证券或期货交易员实行交易时,都会受到资金额度的严格限制。而该名交易员却成功地闯过银行内部所有的“防火墙”,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却没有被发现,这是难以想象的。目前这个案件还疑点重重,之前也有交易员是“替罪羊”之说,说银行想通过这一事件掩盖次级贷损失等传言,都有待于警方进一步调查。但无论如何,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银行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风险防范存在漏洞,以及金融监管的不透明造成的。

记者:据我了解,该名交易员进行违规操作的是正是股票期货交易,那么对于将来在我国资本市场推出的股指期货是否也意味着风险太大?

杨涛:就股指期货这一产品本身而言,它是资本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助于对冲市场风险,这也是我国积极筹备股指期货的初衷。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否定股指期货的正面意义。关键还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时时刻刻绷紧风险这根弦,扎扎实实把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做好。

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容不得有丝毫懈怠。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还不健全,还在积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学习。法国兴业银行此前就被认为是全球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就在这样一家老牌银行,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悲剧,值得我国的金融业深思。金融风险防范不是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我们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企业文化和人才特点,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备本土特征的风险防范机制。

记者:具体操作中,该如何有效规避类似的违规事件呢?

杨涛:我认为,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下,至少应设置两道“防火墙”:一是风险防火墙,主要是防止风险在金融机构内部蔓延扩张,包括对单个交易员授权的限制和动用资金额度的限制等。如果这一设防能够切实落实,应该说交易风险完全是可以控制的;二是资讯“防火墙”,主要是防范机构内部的道德风险,包括管理层对信息的保密,不以权谋私,以及内部管理公开、透明等要求。

记者:那么,对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走向,您有何建议?

杨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品质金融产品的需求,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还有待于加快推进,不能因为个别国家、个别机构出现危机,就不搞金融创新。关键是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更加稳健,更加注重风险监控。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金融机构要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创新。我建议首先要注重基础性金融产品的开发,包括一些期权、期货产品;而对于一些结构性金融产品,即风险收益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太前沿、太先进的产品,目前还不宜推出,因为那些还不适合我国当前的金融发展阶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