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冷静看待消费增长“一马当先”

2008-0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消费拉动经济乏力是困扰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道难题。几年来消费对GDP的贡献份额连续下降,而投资对GDP的贡献则逐年上升。投资增长偏快,消费增长偏低,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初步估计,在2007年11.4%的GDP增长中,消

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消费增长何以“一马当先”

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其原因是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上升,当然是一个好势头。国家一直采取各项经济政策,扩大居民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加,表明“三驾马车”正趋向协调发展,这也证明我国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了作用。

“从占GDP的比重看,消费稳步上升,投资增长和净出口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这也体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卢中原说。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7年,我国GDP为246619亿元,同比实际增长11.4%。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加快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减缓26.3个百分点。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也应看到,2007年,消费增速正在往上走,投资增速尽管有一定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投资占GDP比重还是偏大。”卢中原强调,因此,并不像有些人所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投资,中国经济发展就已经出现了所谓“拐点”。从趋势看,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否“拐点”不能轻易做出判断。

“从变化趋势看,消费与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的变化比较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但也需要冷静分析,2007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确实有物价涨幅较大的影响。据测算,扣除零售物价上涨的因素,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为12.48%,这比2006年12.62%的消费实际增幅还要略低一些。”卢中原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消费、投资的比例改进源于消费需求的扩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资上涨,二是猪肉等特殊商品的涨价,三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的累积。价格因素不可小视。”

投资增长依然“动力不减”

卢中原说,消费增长加快,占GDP比重上升,对当年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能大过投资,但指望消费增长达到投资增长水平还有很大难度。目前投资增幅明显大于消费增幅,投资占到GDP的比重也居高不下。“投资增幅是25%左右,资本形成或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估计为40%以上,消费增长按照现价水平测算是16.8%,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消费实际增幅不到13%,如果能达到14%、甚至15%,就很不容易。”卢中原说。

有关专家分析,投资增长仍在高位运行,2008年又将出现一些新的因素。

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达到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卢中原说,2008年推动投资快速增长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上年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会增加今年的后续投资,房地产项目还会较快增长,在建项目加上当年新建项目,即在建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强劲动力;二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投资成本进一步增加,这也意味着投资总额还将扩大;三是体制层面的因素。2008年是换届年,以往换届年的经验教训表明,往往由于行政推动而将引发新一轮投资高潮。

卢中原指出,今年仍要进一步控制投资增速过快,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为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第一,继续把好土地和信贷闸门,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和质量等市场准入标准,控制新开工项目过快增长,特别应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加强投资风险约束。第二,继续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出口,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第三,应鼓励进口,主要是一些附加值高的、国内稀缺的产品,这有利于贸易平衡,减少顺差。当前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加快发展,因此,不能简单依靠“砍掉”出口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第四,推进资源税费改革。现在,许多措施着眼于出口环节,但如果对生产环节没有合理的引导,各项税费政策不落实到位,还是会有大量盲目投资和生产。第五,可考虑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适当的扩大。

“需要看到,目前投资快速增长还有合理的一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这种加速发展可能还会持续十年至二十年,投资增幅和投资占GDP的比重要达到发达国家那么低的水平不现实。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仍然偏高,加之节俭观念的影响,居民消费短期内很难象投资那样快速增长,高储蓄率必然支持高投资率,这也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此外,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也将使北京及相关举办城市的投资增幅进一步加快。”卢中原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近年来投资率一直在上升,消费率一直在下降,这需要按照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投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要注意产能过剩的风险,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防止环境污染的加剧。

收入分配需要“重点倾斜”

有关专家指出,用支出法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GDP分为最终消费和投资,最终消费又分政府消费和居民家庭消费两项,我国政府消费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及相同收入国家的水平基本相当,但居民消费比重明显偏低。当前,进一步扩大消费、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面临的最大现实障碍是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问题抑制着即期消费,人们不愿花钱、不敢花钱。

卢中原分析,当前政府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增加支出,把更多钱投向社会保障、基础医疗、基础教育,使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成本下降。这样有利于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支出预期,强化消费意愿。

而拉动消费增长的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长期以来,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乏力,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而家庭部门储蓄占GDP比重则持续下降。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增幅持续慢于企业利润增幅。这就制约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由此,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国民所得应更多地向家庭倾斜,向劳动者倾斜。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要求,增加劳动者的收入,逐步改变企业利润的增幅远远超过职工工资的增幅的状况。此外,还要有一些配套措施,具体而言包括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等。

有关专家还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指导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时,政府要通过加大对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促进居民的消费。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卢中原说:“2008年,各项经济政策和改革举措将落实到位,加之,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四年丰收,工业产能仍在扩大,食品和工业消费品的供给能力是有保障的,从总供给看,促进消费的增加应该不成问题。有了政策的落实,有了好的供给条件,我对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是有把握、有信心的。预计2008年消费实际增幅还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略有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