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听杨贵谈政绩有感

2008-0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国栋 郝帅 我有话说

“干部的政绩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若干年后甚至几十年几百年后仍然有百利而无一害,那才叫响当当的政绩。”踏着2008年的第一场瑞雪,笔者来到北京丰台杨贵的居所,听这位半个世纪前率领河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老书记讲

述红旗渠的故事,杨贵的政绩观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杨贵出任林县书记那年才26岁,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是他的人生理想。什么是功,什么是业?杨贵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为群众找到水就是功,解决祖祖辈辈水贵如油、靠天吃饭的历史难题就是业。那个时候,领导干部考虑问题的立足点和制定决策的出发点,都一门心思扑在群众身上。修建红旗渠,符合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最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水资源问题。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和参观过红旗渠的人都知道,那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恢弘气势,那叮叮当当的打钎声,轰轰隆隆的爆破声,都仿佛是昨天的事。当时县委的决策形成与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高度统一,领导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去动员群众,鼓舞群众,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杨贵回忆说,红旗渠动工之前,他带头爬山涉水,摸大自然的脾气,只有多掌握第一手资料,才有发言权,才有指挥力,才能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修正决策和计划上的幼稚和谬误。工程刚动议上马的时候,他让大家预算工期,有的说100天,有的说两个月。他保守地给出了5个月,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八、九年。

干部的业绩观和干部的政治品格紧密相联,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就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做墙头草,随风倒;只要坚信自己站在了人民利益这一边,就不要疑神疑鬼,不能患得患失。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一道道指令让红旗渠下马,如果没有为人民谋福利的赤胆忠心,红旗渠也许就借坡下驴,成为半拉子工程了。可杨贵和他领导的县委坚持实事求是,敢于为民请命,使这项为民工程得以坚持下来并胜利竣工。林县红旗渠灌溉工程全长1500公里,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长城之外,第二奇迹就是红旗渠了。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无不对红旗渠充满了敬意。

红旗渠的故事启迪我们,以什么样的政绩观来评价干部,对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全面、客观、准确考核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成就,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实绩考核体系,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而让基层群众参与评价干部尤为重要,千好万好不如群众叫一声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