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雪过后是春光

2008-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正月初七――春节假期上班的第一天,“安徽旅游业2008年春节黄金周经济指标”新鲜出炉:据统计,春节黄金周7天安徽17个市共接待游客412.76万人次,同比下降12.73%,旅游收入为10.08亿元,同比下降9.94%。

面对下降的指标,人们不但没有丝毫的沮丧,反而感到振奋和欣慰――在连续24天的风雪天气之后,安徽旅游业依靠

生产自救,成功制止了“雪崩”效应,已经看到了灾后恢复的明媚春光。

雪灾重创――2800个旅游团队退团退订

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黄山,被誉为“莲花佛国”的九华山,“禅源”圣地天柱山――拥有丰富而又各具特色旅游资源的安徽人,从来没有为客源稀少发过愁。但是,2008年的漫天风雪,让安徽旅游业尝到了“愁”的滋味。

大雪、暴雪、冰冻……在实行新的休假制度以来的首个黄金周到来之前,安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雪灾造成道路、交通、通讯等设施严重受损,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冰雪封路,大雪封山――在雪灾面前,安徽旅游遭受空前的重创。大雪期间,安徽大多数风景区交通中断,不少景区的道路标志牌、绿化苗木、简易棚屋等旅游基础设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天柱山等景区局部大暴雪天气,使部分景区道路积雪达到2米。春节黄金周前,国家旅游局发布警示信息:南方部分省份连降暴雪,游客不宜前往旅游。一时间,安徽旅游业由历来的风生水起进入了冰天雪地。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因雪灾旅游退团2800个,造成的旅游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3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抗击雪灾――30多棵黄山名松安然无恙

“如果不是看到你们留下的资料和这些刚拆下的支撑架,黄山几乎看不到有受灾的痕迹。”2月12日,春日的暖阳沐浴着美丽的黄山,沐浴着黄山的象征――迎客松。前来检查灾后自救工作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黄山的抗雪救灾连声称赞。

让邵琪伟称赞的不仅仅是饱经风雪的迎客松依然郁郁苍苍,生机勃勃,黄山风景区里的竖琴松、探海松、黑虎松、连理松、大王松等30多棵古树名木,都经受了漫天风雪和低温严寒的考验,棵棵安然无恙。为了保护这些黄山重要景观的杰出代表和珍贵旅游资源,黄山风景区从1月13日持续出现罕见低温雨雪天气以来,一直对迎客松等重点名松古树进行防雪抗灾期“特级护理”,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松古树逐一确定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专门保护,并临时搭起支撑架,进行除险加固,确保安全。

面对风雪冰冻,安徽各景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抗雪救灾。著名的三大国家级旅游景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为保证景区内的主要游览道路畅通,各景区主要领导带领人员分段包干,随下随扫,车辆和行人在景区内的正常通行一直没有中断,同时加强对索道、宾馆、餐饮等重点服务设施的抗雪工作,努力确保雪后交通全面恢复后即可迅速投入运转。

化雪为利――400多万人次彰显自救成效

2月4日,安徽省抗雪防冻救灾工作指挥部宣布:经过20多万军民顽强奋战,安徽境内23条高速公路全部贯通,国、省道基本畅通。全省交通的畅通,无疑给冰天雪地中安徽旅游带来了市场自救的机遇,尽管此时距离春节黄金周只有两三天时间。

化雪为利,让安徽旅游市场尽快“回暖”,安徽各景区立即行动起来――

连日的降雪低温,在给九华山造成雪灾的同时,也造就了难得一见的梦幻雪景,雾凇、雪霰、冰凌将这里演绎成琉璃般的佛国世界。九华山风景区一方面组织人员抓紧清扫铲除公路、旅游蹬道的积雪积冰,确保交通安全顺畅,一方面加大接待服务和宣传营销力度,推出“观江南大雪山,赏佛国琉璃界”、“新年祈福之旅”等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来山赏雪景。黄金周期间,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5.44万人次,门票收入488.8万元,把雪灾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天柱山积极推介冰凌、雪霁、雾凇、树挂等奇异雪景,大幅度降低门票价格,适时推出“天柱情游子情”、“放鞭炮,农家年”、“快乐天柱山,红红火火过大年”、“赏雪”等系列旅游活动,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由于应对及时,宣传得力,天柱山灾后旅游出现了“逆市上扬”,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5.07%,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4.16%。

雪灾致使中长线游客明显减少,以接待周边游客为主的景区就想方设法广揽八方宾客。与浙江毗邻的太极洞景区和邻近江苏都市圈的采石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附近的游客,出现了接待量和门票收入的双双走高。八里河风景区实行游客半票观全景、持学生证免费等优惠措施,吸引了来自省内阜阳、淮南、蚌埠等县市以及河南信阳的自驾游游客,推动了灾后旅游市场迅速升温。

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沉甸甸的数据,使人们相信,风雪过后的安徽旅游业依然是春光明媚。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此的态度是:“相信安徽旅游市场很快将全面恢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