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喜马拉雅山以南

2008-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丽华 我有话说

公历12月正值尼历九月,无雨季节的尼泊尔风和日丽。“中国西藏文化・加德满都论坛”在这美好的季节举行,我得以飞赴尼泊尔参会。当座机飞越珠穆朗玛一线的冰雪峰峦时,我俯瞰着与北侧全然不同的景象,不由得怦然心动

:山色由银白而棕褐,渐有森林覆被、曲折小道,通往山脊农舍、坡地、田园,庄稼或青绿或黄熟――航线尽头,河谷平原出现了古城――你好,加德满都!

尼泊尔是个内陆山国,三面环印度,一面临中国。中尼之间数千年前即有古道相连,经商者、朝圣者、官方使者往返于喜马拉雅南北。载入史册的有东晋的法显、大唐的玄奘及其前后的众多高僧,都曾前往兰毗尼释迦牟尼诞生地朝拜过。公元7世纪,唐史古称为泥婆罗的李查维王朝,是与唐朝及吐蕃互动最为密切的时期,王室女儿赤尊公主嫁往吐蕃的同时,带去了佛经佛像;唐朝与北天竺(中印度)统一政权的摩揭陀国多番通使,均受到尼国王那陵提婆热情至极的接待。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贞观年间,唐使二次赴印时,摩揭陀国王病逝,一个名叫阿罗那顺的人篡权,公然囚禁了刚刚抵达的大唐使团30人。领队正使王玄策设法脱身,北上尼泊尔求援。尼王那陵提婆慨然应允,调拨七千精兵供其驱使;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讯,也飞遣一千二百精骑相助。王玄策率领“借”来的八千余精锐之师,打败了敌方数万战象部队,俘获了篡位者阿罗那顺并押解长安――史籍有云:缚献太宗,廷前御审。据说此次凯旋,王玄策还带回尼泊尔的菠菜种子和印度的蔗糖工艺。

中尼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尼泊尔能工巧匠留下的杰作随处可见。最著名的是元代应皇帝忽必烈召请,17岁的阿尼哥跟随一群尼泊尔工匠来到中国,先后在西藏、北京、五台山等地参与了寺院、佛塔的建筑设计和装饰,最后终老中国。今天北京的北海公园白塔,即阿尼哥所建,使我们仿佛看到一条精神与艺术之河,穿越时空,流播于整个中国乃至亚洲。

我们这个论坛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尼泊尔阿尼哥协会联合举办。我方20多名藏学家与会,宣讲西藏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的方方面面,“多彩的西藏”图片展同时开幕。论坛主持人为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哈利士医生,他在发言中回顾了尼中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盛赞尼中关系当为全世界大国与小国关系的范例楷模。尼方专家在发言中,面向中华各民族,研究中国的民族分布、识别过程和民族政策,并与本国情况作比较――与中国一样,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自然形成的民族有上百个,语言90余种,10多年前开始民族识别工作,经法案认定的民族为59个,中国的经验显然可资参照借鉴,特别是当代中国民族平等和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获得一致赞赏。

本次论坛还有一个潜在主题,那就是对于西藏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关注,通过青藏铁路通车,思考尼泊尔发展机遇。不论官方民间,共同拥有一个热切愿望、一个关键词:“青藏铁路”。论坛开幕时,尼外交大臣萨哈娜・普拉丹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当79岁的普拉丹脱稿讲出“希望把青藏铁路延伸到尼泊尔”时,整个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此后在学者们的发言中,这一话题被重复提到。就连餐馆的服务生,也请求我们向中国政府转达:“请把青藏铁路修到加德满都。实在不行,修到边界也好。”

中尼之间自古以来保持了友好睦邻关系,1955年中尼建交后,中国对于尼泊尔的援助从未中止。陪同游览的尼泊尔朋友不时告知我们,环城的柏油路是中国援建的,无轨电车是中国援建的,还有电站、医院、生产各种日用品的工厂设备等等基础设施,无不来自中国的援助。在教育方面中国也提供了扶持。从195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向尼泊尔提供一定名额的奖学金。现在为适应尼的“汉语热”,仅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的教育部门就在加德满都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举办了中国教育展,二是开办了孔子学院,三是派来一批19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遇到其中一位志愿者,这位中国姑娘在巴德岗的学校执教,她告诉我们,尼许多成人也开始自学汉语,因为火车通到拉萨,中国及西藏的发展将给并不富裕的尼泊尔带来新的机会,这个以旅游为主产业的国家为迎来更多的中国游客做着准备。而且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尼泊尔人在拉萨经商、开餐馆或者打工。

陪同我们造访古迹名胜之地的,是阿尼哥协会的两位青年会员:拉伟和达文。他俩都说得一口流利汉语。拉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供职于加德满都的国营电信部门,2004年10月31日,当北京与加德满都间的移动电话开通,第一个接通了信号的正是拉伟,为此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达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在从事着高端的微波和光纤工作,从他那里得知,光纤电缆就将接通西藏。在竞争尼泊尔这一高技术领域的经营权中,中国的中兴通讯中标――是幸运也是必然,当年尼泊尔向全球招标,国际顶级公司像西门子等大公司一度打算竞标,但听说有两家中国公司报名时,只好自动放弃。当然传统友谊只是一个方面,中国公司报价低是主要原因。

阿尼哥协会成立于1981年,现有会员三百余人,均为在中国留学和生活过5年以上的归国医生、工程师、汉语专家。哈利士主席于1977年公费留学中国,在京7年时间里先后就读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北京中医学院,并获得针灸和理疗按摩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已是尼知名医生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双儿女走上他当年走过的道路,正在北京大学就读学医。阿尼哥协会不属于尼泊尔任何政治派别,专心致力于中尼友好事业,唯一宗旨就是让中尼人民世代友好下去。“我们就是桥梁”,哈利士说。这位热情的主席一一罗列了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协同中国驻尼使馆,于每年春节和中国国庆节举办联欢会;协助中国在尼开办的各种展览活动,包括香港回归、西部发展、图书展销、教育展览;开学不久的孔子学院有三位教师,是由哈利士从河北请来的。阿尼哥协会主办的首届汉语演讲比赛,在加德满都引发轰动,有上百人报名参赛,最终一位30多岁的青年商人夺魁,中国驻尼大使为冠军颁奖……

归国后的哈利士多次重返中国,2002年,他带领20多名阿尼哥协会成员,恭送阿尼哥铜像来北京,安放在将近八百年前由这位工匠亲手设计的北海公园白塔寺旁;2005年,为庆祝中尼建交50周年,哈利士再次带队到五台山,将文殊菩萨铜像安放于中台之上。哈利士讲述了一个美丽传说:远古时期加德满都是一片汪洋,来自中国的智慧之神文殊菩萨以手持的利剑劈开山峦,使湖泊流泻而成平原。文殊菩萨手植一株莲花,古老的斯瓦杨布大佛塔就矗立在莲花盛开之地,或者说,佛塔本身即莲花。

终老于中国的阿尼哥不会想到,在后世人们的心中,他会成为中尼文化交流、睦邻友好的象征。我们所带的赠礼中,有一份2008公历、农历、藏历合版的挂历,画面主题为北京的藏传佛教名胜古迹,其中元月份的图案即老北京地标之一、13世纪出自阿尼哥之手的北海白塔,并附以阿尼哥铜像。尼泊尔人欢喜又感动,他们由此知道了: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这位伟大先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