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变“输血”为“造血”

2008-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黄治才 宁习源 我有话说

春节前夕,广东各地掀起了“三下乡”高潮,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支农惠农的一项民心工程。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要求把“三下乡”工作落实到农村基层一线,为农民多办实事好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广东省首家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先进单位,长期以来,他们为广东帮扶工作作出表率。南方医

院是如何对症帮扶乡镇卫生院,建立“三下乡”的长效机制呢?

变“输血”为“造血”

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林加兴说,“三下乡”不能简单地一次性的送医送药,而要根据当地疾病谱并结合基层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派出技术骨干指导、帮助受援卫生院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等,变“输血”为“造血”。

该院副院长余艳红是广东“降消”项目即“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破伤风”的专家,自从医院把清远地区作为“降消”项目的帮带地区后,她几乎走遍了清远的每一个乡镇。她率领专家医疗队先后10次赴清远进行帮带,组织了15次讲座,培训了2000余名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并举办了“妇产科管理暨危急重孕产妇救治技术”培训,全市143家乡镇卫生院的妇科主任、护士长共200多人参加了培训。这些举措对增强乡镇卫生院救治危急重孕产妇的能力,降低孕产妇的死亡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调查,2005年清远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年10万分之41.6下降为10万分之23,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支进入西藏墨脱的教授医疗队

去年6月和8月,南方医院由院党委副书记黄立农带队,组成专家医疗队,两次赴广东省对口支援的西藏林芝地区的波密县和墨脱县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也是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内地首批援藏医疗队。由于墨脱是全国唯一未通公路的县,医疗队专家教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一边修路一边进车。他们成为来到这里的第一支医疗队。专家们为当地1000余名门巴族、藏族等农牧民诊疗。很多藏民平生第一次测量血压,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教授们看病。

医疗队为当地基层卫生院开展教学查房,为医务人员举办讲座,使当地的医务人员在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支医疗队进藏后,又先后在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布久乡、古乡等地开展了送医送药、义务诊疗、人员培训、科普宣教等活动,共接诊3200余人,完成各类手术和操作104例。波密县卫生局长扎西动情地说:“南方医院的教授在这里是缺氧不缺精神啊!”

揭开“怪病”之谜

一段时间,广东东莞市道教镇大罗沙村流行一种“怪病”,许多青壮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全村人都认为是村里的风水不好。

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罗仁教授查找了大量资料,多次深入大罗沙村劳动现场,他发现当地很多年轻人在制作土砖,累得满头大汗后,就跳进河里冲个凉,然后继续制砖。罗教授对水质进行了取样分析,证实“怪病”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所致。

罗教授对症下药,治愈了“怪病”,村民家中神龛里的各路神仙被请了下来,村民增强了健康意识。就这样,罗仁教授率领中医科连续17年坚持到大罗沙村为村民义诊。每次“南方医院”来了,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赶来看病,专家们有时一天看300个病人!

南方医院17年如一日,组织医疗小分队赴广西、西藏、新疆、湖南、云南和广东省内多个贫困山区,确立了“以技术和知识帮带为主,大力培养人才,给予必要硬件投入,以提高基层卫生院自身造血功能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了“派出一支队伍,培养一批人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建立了卫生支农的长效机制。近日,南方医院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全国委员会评为“全国医德建设先进集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