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许昌人”头骨化石意义重大

2008-0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董一鸣 我有话说

“这不仅是河南省发现的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更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首次经过科学发掘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填补了我国古人类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缺环,是我国古人类考古的一次令人振奋的重大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对于2007年

12月1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8万~10万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有了更重要的认识(相关消息见本报1月23日一版)。

机缘巧合:最后一天发现头盖骨

“‘许昌人’的发现,真是机缘凑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感叹道,“按照往年的天气情况,考古发掘工作都是在11月份结束,但由于去年天气情况好,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2月份,本来是准备在12月15日结束,但由于一直不断挖出化石,就延长了一天。第二天还是一直出化石,于是又将工期推到了17日,就在这一天上午,突然发现了头盖骨化石。”

对出土头盖骨的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也是充满了偶然。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周国兴,从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积物中,采集到一批动物化石、细石器及打制石器,认为属“中石器时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视。1992年,灵井遗址被公布为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井”顾名思义有井,这井其实是从十几万年前就开始流淌的地下泉水,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干涸过,埋藏文化遗物的地层被积水浸泡,无法进行考古发掘。2005年4月,因遗址西南约7公里的一家煤矿透水,致使包括灵井在内的几处泉水骤然断流,接着积水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层出露,实属百年一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将这一重要情况上报,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当天就赶到现场,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请求对这处史前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之后,国家文物局考执字(2005)第158号文件正式批准这一发掘项目,面积300平方米。截至目前,灵井遗址已出土的文化遗物约3万件,是国内最丰富的旧石器遗址之一,包含人类行为信息丰富。灵井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的骨器,总数占国内已出土骨器的70%以上,研究后可望改变学术界对于旧石器时代工具模式的认识。最新发现的头骨化石,是我国继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十五年来古人类化石又一次重大发现。

石破惊天:“许昌人”举世瞩目

“刚开始碰到的是一块顶骨化石,当时觉得很奇怪,光光的,不像一般动物的骨骼化石。后来慢慢剔出来,看到了骨缝,马上确定是人的骨头,因为人类头盖骨的骨缝有很明显的特征。”李占扬回忆起发现头盖骨时的情景依然十分激动,“我们当时马上打电话向上级汇报,并和中科院取得了联系,对方也很激动,说马上派专家过来。”

一天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高级工程师赵忠义等3名专家来到现场帮助提取化石。化石和周围的土样被整体取出,重约100公斤左右,连夜运往北京。到达北京之后,专家们开始分两批行动,一方面清理化石;另一方面,初步测定化石年代。北京大学光释光测年实验室提取了化石周围的土样,进行光释光测年工作。实验室人员奋战5天5夜,得出的初步年龄估计值是8万-10万年。化石的清理工作也基本完成,发现古人类顶骨、枕骨、颞骨的断片共计16块,复原后可成为一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从头盖骨化石可以发现,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化石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较好。

2008年1月11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河南许昌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研讨会”,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等十余位权威专家对头盖骨进行鉴定后一致认为:这次发掘是一次规范严谨、资料完整的科学发掘,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层位明确可靠,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按照惯例被命名为“许昌人”。从灵井动物群灭绝动物占44%的比例和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实验结果判断,灵井遗址头盖骨化石出土层位时代为距今8万-10万年左右。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2008年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了中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领域的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古人类学界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日本、美国、英国等国的媒体都在显要位置发布了消息。英国三大媒体之一的《卫报》、日本共同通讯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都纷纷联系国内考古发掘者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现在在百度、谷歌等世界著名搜索引擎上键入“许昌人”都能搜到数千篇相关报道。

关键证据:有望解决现代人起源

“‘许昌人’所处的时段是比较敏感的,这个地区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它处于中国新、旧石器的过渡期,将会为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研究做出贡献。同样将会在全世界现代人类的起源、东亚现代人类的起源研究上做出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介绍说。

当今,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有两大热门课题:一为人类起源,另一为现代智人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已成共识,因非洲发现从距今400万年至几万年的人科标本达数百件,且演化关系清楚。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国际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非洲起源说”,国外一些学者根据化石特征、年代测定及遗传学研究等,提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都是非洲早期人类的后裔,根据这一学说,中国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约20万年前消失,现代中国人及中国的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和山顶洞人等,都是来自非洲的人类的后代。

二是“多地区进化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现代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中国不仅发现了距今800万年、比非洲古猿更“靠近”人类的腊玛古猿头盖骨化石,还发现了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80万年前的蓝田人,2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至20万年前的辽宁金牛山人、1万至4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等。

但这个进化体系却存在着关键缺失――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大陆,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非常稀少,这直接影响着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而这一时期恰恰是“现代人”起源的最关键时期,即“非洲起源说”推断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关键时段,灵井头盖骨用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为距今8万-10万年,是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时段,可望为东亚和我国现代人类起源提供直接证据。

“下一步,除了进行正常的田野发掘工作外,头盖骨的复原工作将提上日程,要根据各种测量数据复制出‘许昌人’。”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说,“另外,有关专家还将对‘许昌人’的年代做一个详细的测定,灵井遗址也将采用多学科交叉协作的方式进一步发掘。目前,研究才刚刚开始,相信‘许昌人’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本文照片均由李占扬提供

等待复原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左)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右)在发掘现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