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之光温暖亿万人民心

2008-0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丰捷 我有话说

两会特稿

用知识点燃圣火,教育的光芒从未像今天这样洒满亿万中国人的生活。

今年春节,镇江市郊的刘喜凤一家分外舒心,儿子初中毕业辍学两年后,去年终于回到课堂,在市里的职业技术学校学起了汽车修理,不仅学费全免,每月还有150元的生活补贴;上小学的女儿放假前从学校带回好消息:下学期开始,连教科书的钱都不用交了。儿女们如今都能踏踏实实地学知识、学技术,刘喜凤再也不用为筹措他们的学费着急了。

2月18日,刘喜凤的女儿和同学们一起背着崭新的教科书迎来新学期,从这天开始,根据江苏省政府的决定,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都将免费发放。

短短五年,中国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稳健前行,遇到过挫折,经历过阵痛,艰难的突围,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蔚为大观,让人民满意成为教育工作者心中的至高目标――

这五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6年8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和2007年8月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两次对教育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四次召开座谈会,亲自听取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校长和教育专家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这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先后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次全国工作会议,颁布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体育等三个中央文件;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工作进行部署;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本届政府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发展教育的重大方针政策,赢得了掌声,赢得了民心,推动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的每一点进步,人民群众,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义务教育进入新阶段

初春的东北,依然寒凝大地,而在吉林省前郭县各农村小学的教室里却是一片浓浓暖意。去年3月,当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组来到这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县的农村学校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年轻人拍结婚照要到学校取景,结婚当天,婚车也要到学校绕一圈,摄像留念。”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使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前郭县教育局局长颜凡利的骄傲溢于言表。

而在吉林省九台市,教育局局长安林用“教育局长好当了、学校校长好干了、教育远景好看了”概括现在的心情。他说过去做局长有三怕:“一怕危房倒塌压死人、二怕老师开不出支闹人、三怕流失学生走人。”现在不怕了,农村实行新机制改革后,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教师工资由市财政统筹管理,还高于公务员100元,学生免了学杂费,部分学生还享受了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寄宿生还有生活补助,“三怕”变为“三不怕”。

以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为标志,我国义务教育迈入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

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3月,西部及中部部分地区开始投入试点;2007年,这项改革在全国农村全面铺开。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向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惠及1.5亿农村孩子的政策,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农民群众用最质朴的话语表达心中的喜悦。

还记得新千年伊始,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范围的教育普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变为现实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怎样的震撼,而2007年底,经过四年的努力,随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如期完成,中国再次创造了“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从2003年的77%提高到2007年的98%,从而使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西部地区累计扫除文盲600多万,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以下。

农村义务教育和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教育振兴的基石。

面向全社会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

作为免费职业教育的首批受益者,沈阳市辽中县潘家堡乡邵家村的李霞在接受两年免费职业培训后,将对口就业。和李霞一样,辽中县有200名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了该县的“9+2”免费职业教育,毕业后由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2002年、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为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7年再度扩招50万,使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累计招生数已达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实现了我国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也在不断变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为提高。而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100亿元的投入,则大大改善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条件。

强化质量意识高等教育取得新成就

新年伊始,庄严、隆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等院校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群体。在2007年度的授奖项目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39个项目有26项被高校摘取,占总数的66.7%;此外,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7项,占通用项目总数(39项)的69.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16项,占通用项目总数(192项)的60.4%。(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一等奖1项也为高校获得。

另据统计,“十五”期间,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技术发明奖64项,科技进步奖433项,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5.1%、66.4%、53.6%。2004年,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为高校摘取,填补了该奖项六年的空白。2006年高等学校又囊括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全部3项一等奖。

毫无疑问,随着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高校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

过去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人,是1998年的整整5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高等教育规模在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后,跃升为世界第一。

此后,高等教育进入宏观调控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基础上,2006年又启动了高等教育新的质量工程;2003年至2007年底,五年一轮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基本完成;研究生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高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争取科技活动经费1300余亿元,承担各类课题61.9万项,发表论文146.3万篇,截至2006年底,高校专利拥有量达4.5万项。

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高校师生同样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人员在高校,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来自高校。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部部长周济多次表示,“这几年教育公平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循着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教育公平”这一关键词分外耀眼。

教育公平体现在基础教育实现“两基”目标的攻坚战中,体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中,还体现在寒门学子日益顺畅的求学路上。

这是2007年中国教育大事记中值得书写的一页。5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进一步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健全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职业教育阶段,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在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和勤工俭学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每年500亿,惠及学生2000万。”2007年底,面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也开始全面启动。

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接受职业教育,中国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执著努力可圈可点。

同样值得记住的,还有师范教育重回免费时代。2007年秋季,1.2万名师范生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接受免费教育。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可以想见,未来,将有更多优秀教师走进农村中小学,为中国农村教育擎起一片蓝天。此举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无疑意义非凡。

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在完成这一历史性转变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教育将向着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目标努力进发。

背景链接:

至2007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2%,比2002年提高16.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8%。截至2007年底,410个攻坚县中,368个实现了“两基”目标,其余42个达到了“普六”标准。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累计扫除600多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在“两基”攻坚计划实施之前,截至2002年底,我国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77%,410个县尚未实现“两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年。

为解决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实现“两基”的“瓶颈”问题,4年来,中央投入10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7651所寄宿制学校,满足了195.3万名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207.3万名新增寄宿生的寄宿需求。

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110亿元资金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36万所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06年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2006年和2007年共招聘特岗教师3.3万名,覆盖13个省、395个县、4074所农村中小学。培训农村教师130余万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