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

2008-0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苏丽萍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记者苏丽萍)文化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五大类的551人榜上有名(详细名单本报另行刊出)。2月28日,文化部将在人民大会堂为这些传承人颁发证书。2月26日至29日,部分传承人将进京展演,集中展示

他们在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各方面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成就,从而引领全社会高度关注、传承和珍视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其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文化部已于2007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涉及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传承人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优秀技艺的责任,文化部将对传承人记录整理资料、传艺、培训等活动给予资金资助并提供场所,还将组织研讨和交流活动,为传承人建立档案并出台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

本次公布的第二批传承人主要来自舞台表演方面。为此,文化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部分传承人分别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民族文化宫和长安大戏院举办戏曲、曲艺和音乐舞蹈专场演出。其中戏曲专场既有京、昆等大剧种,也有耍孩儿、五音戏等来自乡土民间的歌舞小戏,还有黄梅戏、豫剧、川剧、二人台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种,尚长荣、计镇华、霍俊平、李树建、沈铁梅、韩再芬等戏剧名家将登台献艺。曲艺专场安排了京韵大鼓、山东快书、东北大鼓、山东琴书等流行于北方的优秀曲种和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四川清音、常德丝弦等南方代表曲种,还有极富哈萨克族特色的阿肯弹唱等。音乐舞蹈专场精选了陕北民歌、长阳民歌、黄南藏族民歌、华阴老腔、蒙古长调、海菜腔、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彝族烟盒舞及安徽花鼓灯等优秀节目。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9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陕西省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联合主办的“合规经营 诚信纳税——看税收走基层”主题网评活动在陕西西安启动。【详细】

      在未来发展中,通过激发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潜能,扩大市场准入空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规则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完善营商环境与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等举措,服务贸易将有效赋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坚实基础。【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