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访书记

2008-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方交良 我有话说

梁启超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有本《江浙访书记》,书的内容过于艰深,但我很喜欢这个书名,脑海中总是浮现这样一个镜头:一身长衫,步履款款,踏着江南的春色,南下文澜阁,出入公私书坊,悠闲地把好书一一过眼。像谢老先生这样的专程访书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

2000年大学二年级的暑假第一次去北京,畅游之外,

冒着酷暑逛了逛北京的几处书店,深刻理解了我们小学课本的那句话: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大周围

第一站去的是北京大学,多少有些激动,校园的古色古香和未名湖的波光粼粼显示了北大的丰姿。北大内外大概有大小书店十几家,校园里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店,买了几本陈平原编的关于北大的书。距离北大的百年校庆不久,这方面的书不少。出北大门,看到“风入松书店”的牌子,落款汪曾祺。风入松,店名取得很雅。黄汗达达滴的脸上好像突然来了一阵凉风。书店在地下一层,以文史学术类书为主,挂着醒目的每周新书排行榜。我的看法,一般书店出的那种排行榜,真正读书的人是不屑看的。流行的东西总是一阵风,吹过了就吹过了。风入松的周围是真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排行榜上的书也较为脱俗。还听到了一个有趣的事:有一次北大某位教授的书上了风入松的排行榜,他自己觉得很奇怪,一打听,原来是学校里开他的那门课,很多学生一下子买了作教材。所以,所谓的排行榜,每个读书人心中都应该有把尺子。

琉璃厂

鲁迅、郑振铎日记中经常提到,某年某月某日,在琉璃厂购得某某书,或者琉璃厂某老板送来某某书。琉璃厂的旧书是出了名的,是旧时文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琉璃厂,顾名思义,是原来生产琉璃的地方,后来因为参加科举的全国各地举人都聚集在此,所以成了卖书卖文房四宝的好地方。但是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却大失所望,一条800米的大街,花花绿绿摆着假古董,服务的对象也基本以老外为主。所幸,看到一个黑底白色的大字“中国书店”的招牌,是郭沫若的字迹。进去,里面高束着各种古书,以线装书为主,价格贵得吓人。对我来说,无论是财力和学力都还没到能买线装书的程度。走得累了,拐进一家老式的茶馆。茶馆很普通,几张方桌,一碗清茶,几位茶客自得其乐地唱着京剧。同桌有一位腰圆的大姐,正与旁边的一位窃窃私语,只听得讨论的是凌?初的刻本。嘿嘿,到底是北京的琉璃厂,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知道明朝有个风靡一时的凌?初,除了会写“拍案惊奇”,还是个刻书的商人?

西单图书城

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西单、王府井。走到西单,满大街是人,七月的北京,热浪滚滚。幸好看到有个西单图书城,赶紧溜进去。城里黑压压全是人,所幸空调打得足够冷,书也确实多而全。有很多放假的孩子把西单当成了自己的家,过道上全是小孩。西单的公告栏里滚动播放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将来西单图书城签名售书。但读者对这一切都熟视无睹。见得多了,再有名的作家到西单都眼见不怪。

转眼已经8年。听说北京的潘家园是个买旧书的好地方,只是那年未及拜访。留了些遗憾,也留了些念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