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好奇心 激发创造力

2008-0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让白色布鞋洗后在晒干过程中不易变黄却会更白的方法,避免净水器里纯净水二次污染的装置,让汽车爆胎后仍能行驶的装置,这些专利申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但在中国计量学院的校园里,很多同学却对此情有独钟,肯下苦心。这股“小打小闹”的科学热情看似不起眼,但谁能料定未来的科学大师不会由此起步呢?小小专利其

实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与能量。

科学很伟大,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是源于点点滴滴的“好奇”以及对答案的不懈探索。为什么树上掉下的苹果会落到地上?为什么天上出现彩虹?为什么水面可以行舟?……一个个“为什么”代表着人类炽热的好奇之心,并吸引着人们为之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敏感的眼睛,就能够从平淡中看出神奇。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满足好奇心的历史。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对着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发出疑问,甚至为之“异想天开”时,不要惊讶,不要蔑视,更不要乱加阻挠,而应鼓励他们循着好奇的指引,努力追寻答案。这个追寻的过程,隐含着一切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学创新。

在创新之中,好奇心是强烈的,但也是脆弱的。为了实现科学创新,一个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至关重要。在中国计量学院,学校并没有把学生对于小发明小创造的热衷当作“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反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大加奖励,从而使该校的科研活动蔚然成风、成绩斐然。现实中,一些地方在科研方面出台了“宽容失败”的制度,其宗旨也就在于营造自由活泼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

构建创新型国家,须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须臾离不开自由宽松的环境。无论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投入什么样的资源,最终都要服务于人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力。只有当他们的心智能够自由驰骋的时候,创造才能如源头活水汩汩而来、绵延不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