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利证书成为就业通行证

2008-02-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叶辉通讯员王颖)“专利证书已成为学生就业的通行证。”中国计量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涌金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利证书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据,凡获得专利证书的学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每个企业都渴望自己的员工具有创新能力,而具有创新能力的最具法律意义的证明是

专利证书或在“发明专利”公报上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

应试教育重视成绩,传统的就业观也以成绩论英雄。虽然成绩不等于水平,更不等于能力,但成绩却肯定影响就业。

当前,如何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一大难题,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的能力,这个能力被理解为动手和创新能力。

在该校,就业以成绩论英雄的现状在学生拿到专利证书后完全改变。

陈可,脑子灵活,聪明,但成绩在班里却是倒数几名,英语四级也没通过,这使他对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心存畏惧。该院指导学生申请专利的梁嘉麟教授得知陈可的担忧后为他指出一条就业之途:向发明求援,若获得专利,就业的机会应该更多。

陈可决定尝试。

尝试马上获得成功――他参与的科技成果不但申报了专利并获得授权,而且在2005年浙江省“挑战杯”中获得二等奖。结果不言而喻,他被西子奥迪斯公司破格录用。

专利证书几乎成为就业的特许通行证,甚至可以跨越许多用人单位设置的障碍。

计量学院第一个获得专利的00机械2班学生杜尚秋,2004年毕业时参与北京某电力企业的招聘。该企业设置的条件是:不要机械专业,不要女生,不要本科生――必须是研究生学历,这“三不要”的障碍却被她的一纸专利证书攻破,这家企业破格将她录用。

同样因为有专利,张军峰在免于英语面试的情况下被西子奥迪斯录用;杜永富在英语4级未过的情况下被杭州科龙分公司录用。

鼓励学生申请专利,目的不在于是否能获得专利,而是通过申请专利培养创新能力。不少学生尽管没有获得专利,但在申报专利或者在与专利创新相关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都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

尽管招聘单位的要求起码是研究生而于晓莫只有本科学历,尽管他成绩差,英语四级也未过,但面对伊莱克斯公司的面试,他仍显得从容不迫。于晓莫有从容不迫的资本――他向这家空调生产企业的技术主管出示自己毕业设计的全套“低温冷库空调器的结构设计及其质检设计”的图纸与相关文件。面对这50多张图纸与文件,该公司技术主管立即被深深地吸引。接下来的面试调了个位置,于晓莫成了主讲,他开始给专家们“上课”。一“课”下来,专家们被他新颖的设计思想所折服――他被录取了。

机电分院00级学生中共有8项发明专利申请在国家“发明专利”公报上公布,得到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权,获得政府专利奖励基金共计25000元,与专利相关的10个学生全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梁嘉麟教授认为,老师帮助学生就业的最好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用专利将学生“武装到牙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比联系就业单位强得多。梁嘉麟说,在大学期间参与申请专利,这也许会改变学生的命运。00级机械2班的郑上准毕业后,筹资购买了“自动鞋套机”专利权,开始尝试专利的产业化。他的人生因此改变――找到了一条自主创业的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