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义争担敢息肩”

2008-0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大龙 我有话说

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上的周恩来小传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创办杂志――《敬业》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中学)学习时,不仅学业优秀,还积极组织、参加爱国进步社团活动,积极编辑学生刊物,进行民主主义的宣传。

1914年3月,16岁的周恩来与张瑞峰、常策欧等发起组织了南开学校的学生社团“敬业乐群会”,会名取“敬重学业,联络感情”之意,创办了该会的会刊――《敬业》杂志。《敬业》于1914年10月创刊,周恩来任主编,每半年出版一期。

周恩来在《敬业》创刊词中郑重指出:“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争之中国,生于外侮日迫,自顾不暇的危急时间”,“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曾听蔡元培的讲演,笔录并以《蔡孓民先生讲演录(思想自由)》为题发表在《敬业》上,他极力推崇蔡元培先生的“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束缚自己。诚如是,则科学、社会等等,均将任吾人自由讨论矣。”

周恩来在《敬业》上发表了不少论文、时评、随笔、纪事和文艺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反对军阀的民主革命精神。其中有他最早的诗作《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创刊号)还有作于1916年初的《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三首之一,第四期)

《敬业》于1917年6月终刊,共出版了6期。其间,周恩来还担任南开学校校刊《校风》经理部总经理,负责刊物的财务收入、印刷、校对、发行等事宜。

周恩来主编天津学联机关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周恩来从日本留学回到天津,很快就积极投入到学生运动中,天津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特请周恩来创办和主编学联的机关报。周恩来发挥了惊人的才干,组织南开学校话剧团义演筹集办报经费,还跑到排字车间和工人一起研究使用新式标点的白话文排字、拼版。不到半个月时间,在周恩来主持筹办下,一张大型对开的日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于1919年7月21日在天津创刊了。

《会报》设有“主张”、“时评”、“新思潮”、“新闻”、“国民常识”、“函电”、“文艺”、“翻译”等8个栏目。其宗旨是: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和全国学生运动,指导革命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军阀斗争。

周恩来为《会报》创刊号撰写的社论《革新,革心!》,阐述了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地改造自己思想的正确主张。《会报》的两旁还印着醒目的口号:“本革新和革心的精神为主旨”,“本民主主义发表一切主张”。

周恩来所办刊物《敬业》封面

《会报》在“五四”运动中吹起了反帝反军阀的响亮号角。该报刊登的社论和主要评论文章往往由周恩来执笔,常用笔名“飞飞”。周恩来撰文号召打倒军阀,并打倒军阀“所请来的外力”,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的反革命关系。《会报》号召采取罢工、罢市、罢课、请愿等形式进行斗争,明确指出,“我们所恃的,是群众运动”,并呼吁“全国一致,互作支援”。

《会报》除在天津发行外,还行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许多地方。《会报》期发行量6000余份,单期最高销售量达2万多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有的工人把一天辛辛苦苦挣得的工钱塞给卖《会报》的学生,说:“拿去多印这样的报纸吧!”开电车的让卖《会报》的学生免票乘车。由于该报猛烈抨击旧道德、旧风俗习惯,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因而遭到当局迫害――不准立案,禁止印刷局代印,内务部甚至密令查办。在《会报》出版仅两个多月的9月21日,也就是该报出至第62号时,北洋军阀警察厅以“妨害公共安宁秩序”罪名查封,《会报》被迫停刊。

周恩来主编《会报》时,整个编辑部只有几个人。他身兼编辑、写稿、校对,还参与卖报。晚上编报至半夜,白天还积极投身运动。有时他到印刷局校对稿件,还和印刷工人一起劳动。周恩来使用过的那架印刷机,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周恩来对外面投来的稿件很重视,总是尽力帮助修改刊登,决不随便弃之不用。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共出版一百几十期,至今发现的只有17期。

周恩来主编“觉悟社”社刊――《觉悟》

1919年9月16日,在周恩来领导下,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其主要成员有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马骏、刘清杨、李毅韬、郭隆真等人。1920年1月20日,周恩来主编的“觉悟社”社刊《觉悟》创刊了。

《觉悟》所刊登的比较重要的论文都是经过社员集体讨论后写成的,社员的文章一律以抽签所得阿拉伯数字作为署名。如周恩来署名“5”,邓颖超署名“1”;他们还采用谐音取别名或是笔名,比如:周恩来取名“伍豪”,邓颖超取名“逸豪”。

《觉悟》第一期,近10万字。觉悟社的目标和宗旨是: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刊物还阐明了发扬宗旨的四种方法:取共同研究的态度,发表一切主张;对社会一切应用生活,取评论的态度;介绍社外人的言论、著作、演讲;灌输世界新思潮。《觉悟》这个32开本的刊物,虽然只出版了一期,它却是“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著名刊物之一。

周恩来在法编辑《少年》、《赤光》

1922年6月3日,旅欧的共产主义者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等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周恩来负责宣传工作。8月1日,创办机关刊物《少年》月刊,编辑部设在旅欧中国少共中央执委会办公地巴黎13区哥特伏化街17号。周恩来承担编辑和发行重任。

《少年》初为月刊,红色封面,16开本。1924年2月1日又“改理论的《少年》为实际的《赤光》”。改版后的《赤光》更具战斗性,为半月刊,16开本,每期10来页。它的印数比《少年》多,发行范围更为广泛。由于它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对于勤工俭学学生及华工、华人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旅欧华人盛赞《赤光》为“我们奋斗的先锋”和“旅法华人的明星”。

在法期间,周恩来还作为天津《益世报》驻欧记者,撰写了数篇《旅欧通讯》,报道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奋斗精神。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时时刻刻去用功,养成了优良的新闻工作素质。南开学校的毕业评语中说他:“善演说,能文章,工行书。热心从事学报,倍竭其力,编辑印刷之习,为全校冠。”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办报、办刊,皆是为了“对于政府的政策有指导同监督的责任”;对于社会生活和各种学术要“公允正确的批评”,并要“介绍现在最新思潮于社会”。他在早期新闻实践中的鸿鹄之志和革新锐气,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给我们莫大的启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