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制裁”施压不可取

2008-0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志强 我有话说

近20年来,“制裁”一词如鬼魅缠身,一直不离缅甸左右。从1990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便以没有民主为由,开始了对缅甸长期的政治施压,并把经济和贸易制裁作为主要施压方式,力图以重压促剧变。在此间建站半年来,本报记者得以首次近距离感受和观察这个更多被西方及其媒体“妖魔化”了的国家,意外和惊奇的同时,自然生

出了一系列迥异看法,其中之一便是:制裁作为一种施压方式不可取。

首先,从表象看,制裁的直接后果令人心酸。应该说,西方长期的经济制裁和封锁对缅甸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制裁直接冲击的是平民中的大多数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众多贫困家庭。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查的数据,缅甸200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20美元。2007年底德国之声报道说,大多数缅甸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3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营养不良。德国媒体的报道或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几天前记者去仰光儿童医院参观采访,其条件之简陋确实出人意料。被制裁国家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这样的制裁其公信力和必要性不能不说大打折扣。

其次,连年的制裁并没有对缅甸国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帮助,反而造成了当局更多的反弹和戒心。事实证明,外界的介入,只会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使得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抗更加剧烈,甚至影响逐步启动的对话和解进程,干扰缅方与联合国及东盟的接触与合作。事实表明,外界的不断施压和插手,令缅甸军政府与主要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间的和解及对话变数陡增。国际化色彩越浓厚,两者的互信越低,合作妥协的空间越窄。去年9月,在美国的强力主导下,联合国安理会以美国等10票赞成,俄罗斯、中国等4票反对和一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将缅甸问题列入安理会议程的决定。缅方马上发表强硬声明表示,不会因为面临国际压力和制裁而改变自己的政策。政府发言人、新闻(宣传)部长觉山多次对外声称,政府一直全力发展经济,但因长期受西方国家制裁,国家经济和民众生活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改善。只有解除所有制裁,才能谈到新的合作。现政府欢迎建设性的协商和合作,但绝不接受外部施加的压力和有损主权的任何干涉。俄、中、印及多数东盟国家均认为,制裁挤压了缅甸与国际社会合作的空间和诚意。

再次,美国等国对缅甸长期制裁的理由不足以服人。通过外力搞所谓“颜色革命”之类拔苗助长的做法,已被证明不是一剂实施真正民主的良方。制裁必须师出有名。2500年前《礼记・檀弓下》就说,“师必有名”。“名者,所以使近者安、远者来也。”中俄等国坚持认为,就本质而言,缅甸的国内事务对地区和国际和平与安全没有造成威胁。如果国际社会“一边倒”一致制裁施压,必欲致现政府倒台而后快,在目前其他政治势力无力取代军政府、控制局势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等再次拿起武器,缅甸反而会陷入内战的深渊,并殃及邻国。这是东盟及缅甸周边地区国家所不愿看到的。

制裁势必导致对抗,促使内部和外部等多种矛盾激化。缅甸的事情归根到底是缅甸政府和人民的事情,最终只能靠缅方自己解决。一味通过外部的制裁来施压不可取也不灵验。(本报仰光2月2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