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向全面振兴

2008-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毅 我有话说

自2003年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多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

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作出系统部署、制定专门政策。

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东北三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一是率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免征农业税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规模。

二是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目前两省的试点工作已通过验收。

三是自2004年7月1日起,率先在东北三省八个行业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予以抵扣。

四是加大了对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支持力度。

五是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工作已经展开。

六是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工作已经启动。

七是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八是关于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的政策已于2006年底出台。

九是《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2007年8月正式发布,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是国务院于2007年底正式发布实施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实施振兴战略取得七大成就

一是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过去5年,东北三省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经济增长逐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重逐年上升。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底,辽宁省40户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中已有36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

三是对外开放开创了新局面。过去几年,东北三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迅猛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一批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东北三省,金融环境得到改善,利用外资及外资业务不断发展。

四是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东北三省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能力不断增强。

五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加大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力度。未来5年,国家专门设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用以扶持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能够充分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码头、输引水工程、水电、核电工程等一批关系到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东北地区的发展后劲将大大增强。

七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过去5年东北三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达1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全面振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指出,要深刻认识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做到支持力度不减,确保政策措施到位,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下一步全面振兴工作的重点是:继续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深化体制改革,建

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全面加强与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扎实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大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粮食基地道路建设,改造中低产田,规划建设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牧产品基地,提高对农产品供应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和湿地,防治沙漠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努力扩大就业,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一极,朝全面振兴的目标迈进。(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