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雪神考

2008-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兆元 我有话说

田兆元1959年8月生。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民俗史与思想史,神话学与民间文学,文化遗产与资源研究,出版《神话与中国社会》《盟誓史》《神话学与美学论集》等论著,发表论文6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神话发展史》研究工作。
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叫《夜航船》,其中有“滕六降雪”一条,说的是雪神滕六。程登吉的《幼学琼林》“天文篇”更明确地说:“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中国雪神就是滕六。

雪神姓滕名六,雪神何以叫滕六呢?我们先说雪神何以名六。

正常的雪花,一般呈六角形状飘扬下来,这是雪神称六的原因。古人对于雪花六角之形早已观察了解。《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见《艺文类聚》卷二“天”下)。草本之花多为五瓣,但雪花是六瓣的,因此,“六”是对雪的外部形态的描绘。又,“六”为阴极,雪为至阴之性,以“六”名雪,无论是形态,还是人们的哲学观念,都是合适的。雪花“六出”于是成为成语,流于歌咏之中。如陈徐陵《咏雪诗》曰:“琼林玄圃叶,桂树日南华。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三农喜盈尺,六出舞崇花。明朝阙门外,应见海神车。”在隋唐以前,我们所见到的关于雪的描述,“六出”是一个代表性的语汇。即使是在唐代,“六出”依然是雪花的代名词,雪神名六,其来有自。

雪神为何姓滕?滕本为周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小国,国王滕文公颇有知名度,《孟子》“滕文公”篇记述了他的许多事迹。但是,我们见到的滕文公与雪的关系不见于今本《孟子》,而出于一本托言孟子和学生一起写的书:《孟子外书》。据说本来《孟子》一书是有内(中)书和外书的区别,有如庄子的内篇和外篇。《孟子外书》在汉代有流传,但大约在唐代,人们见到的就不多了。而到了宋代,《孟子外书》又一下子冒出来很多。《孟子外书》的“文说篇”,有这样一段记载: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及牛目,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子谏曰:“昔者王季葬涡山之尾,栾水啮其墓,见棺前和,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乃出为帐三日后葬。今先公欲小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志也。”孟子曰:“礼也。”

滕文公去世后下了场大雪,不便按时举行葬礼。惠子说,这是先公(滕文公)想稍微停留一下,安抚社稷江山,所以降大雪延迟殡葬日期。这故事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滕文公可以通过降雪改变葬期,这岂不是能够主宰冰雪的降与停吗?非雪神而何?

因此,《孟子外书》的这个故事是滕文公成为雪神的主要依据,雪神便姓滕,而为了和《孟子》书中的那个大名鼎鼎的滕文公相区别,便与六出结合,雪神便姓滕而名六,雪神滕六就这样诞生了。这便是我们对于“雪神滕六”姓名来源的发生学的基本理解。

雪神与滕文公有关,但并不起源于先秦。先秦至于六朝,中国的国家祭祀体系中,有日月山川,有风雨雷电,但没有霜雪。《周礼》《礼记》《尔雅》这些典籍叙述了古代国家祀典,没有提到雪神。雪为何入不了古人的法眼?

中国作为农业社会,顺应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冰雪对于农业的影响有限,它只是一个季节性的自然现象,相比较而言,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更为重要。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中心在中原或者关中,过去,黄河流域的气候较如今要温和得多,如河南一带大象出没,绿竹漪漪。冰雪在早期农业文明的核心带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雪在早期的国家祭祀体系里没有席位。

我们在唐代文献才读到了关于雪神的信息。唐代的统治者本来就来自曾经较为寒冷的地区,加上开边拓土,人们对于冰雪有了更多的认知,诗文里有了大量的咏雪名篇。唐人一方面欣赏雪的瑰丽,但也实实在在吃过雪的苦头,如开边战争屡屡因冰雪而败北。雪对于唐人有着更为深切的复杂体验。

在唐人的小说《玄怪录》里,有这样一段神奇的故事:

唐中书令萧至忠,景云元年为晋州刺史,将以腊日畋游,大事置罗。

先一日,有薪者樵于霍山,暴疟不能归,因止岩穴之中,呻吟不寐。夜将艾,似闻悉?有人声。初以为盗贼将至,则匍匐于林木中。时山月甚明,有一人身长丈余,鼻有三角,体被豹?,目闪闪如电,向谷长啸。俄有虎、兕、鹿、豕、狐、兔、雉、雁骈匝百许步。长人即宣言曰:“余玄冥使者,奉北帝之命,明日腊日,萧使君当顺时畋腊。尔等若干合箭死,若干合枪死,若干合网死,若干合棒死,若干合狗死,若干合鹰死。”言讫,群兽皆俯伏战惧,若请命者。老虎洎老麋,皆屈膝向长人言曰:“以某等之命,即实以分。然萧公仁者,非意欲害物,以行时令耳。若有少故则止。使者岂无术救某等乎?”使者曰:“非余欲杀汝辈,但今自以帝命宣示汝等刑名,即余使乎之事毕矣,自此任尔自为计。然余闻东谷严四兄善谋,尔等可就彼祈求。”……老虎、老麋即屈膝哀请,黄冠(严四兄)曰:“萧使君每役人,必恤其饥寒。若祈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余昨得滕六书,知已丧偶。又闻索泉家第五娘子为歌姬,以妒忌黜矣。若汝求得美人纳之,则雪立降矣。又巽二好饮,汝若求得醇醪赂之,则风立至矣。”……少顷,老狐负美女至,才及笄岁,红袂拭目,残妆妖媚。又有一狐负美酒二瓶,香气酷烈。严四兄即以美女洎美酒瓶,各纳一囊中,以朱书二符,取水?之,二符即飞去。……未明,风雪暴至,竟日乃罢,而萧使君不复猎矣。

这是一个关于雪神及其相关情节的复杂的故事。说的是唐中书令萧至忠在做晋州刺史时准备打猎,一个樵夫因为疾病滞留在山上发现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个自称玄冥使者的长人召集群兽,告知它们明日的不同死法,因为萧至忠明天要来猎杀它们。群兽哀求长人救助,长人告诉群兽去找黄冠四兄想办法。黄冠四兄对群兽说,萧使君比较体恤部下,假如能够祈祷让“滕六降雪,巽二起风”,下场大雪,他就不会打猎了。黄冠四兄刚接到滕六的信,知道滕六刚刚丧妻,而那时正好有一个叫索泉的家里的歌姬第五娘子因为嫉妒被贬黜了。黄冠四兄建议,把这个娘子弄来给滕六,他就马上降雪了。另外还要给巽二一顿美酒他就会刮风。狐狸劫来美人与美酒,严四兄将美酒与美人装了两袋,画上二符,作法献祭滕六。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雪,萧使君就没有再打猎,那些野兽也就得救了。

这个故事透露出,在唐代可能存在雪神祭祀的仪式,黄冠四兄的行为是一种对于雪神的献祭行为,他所画之符,及其美女美酒,都是对于雪神的祈献,即他说的“祈滕六降雪”。这个雪神有点像黄河的河神,对美女比较感兴趣。而献祭过程也有如河伯娶妇。

这个故事有印度传入的动物故事的一些痕迹,如动物将蒙难的哀痛,甚至有大雨造成猎人不能打猎而放弃猎杀的情节,这在《五卷书》和一些佛本生故事中有丰富的表现。《玄怪录》是否受到这些故事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这个唐代的传奇的情节似乎突如其来,“雪神滕六”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唐代人的普遍认同。唐代诗文很少提及滕六之事。他们对于雪的描述,整体上还是以“六出”来表达。

当时光进入宋人生活岁月的时候,“滕六”则已经成为人们的诗词歌赋中的一个常用的语汇了。如陈郁的《念奴娇》: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雪神滕六一词在宋代的诗词中广泛使用成为一个事实。宋人对于滕六的兴趣,一方面可能是他们与北方雪域族群的交往更为深入,另一方面,《孟子外书》在宋代的广为流传,这部伪书让滕文公与雪神关系的故事在宋代更为深入人心。

两宋以下,诗词曲赋戏曲小说中,雪神滕六广泛出现,雪神滕六进入了中国文化的信仰系统和语言表达体系之中。而随着《夜航船》和《幼学琼林》这样一些百科式的著作问世,“雪神滕六”便成为一个基本的文化常识。

中国雪神起于唐,发展于宋,到明代成为一个普及性的文化知识。这就是雪神在中国走过的历程。

如今,由于我们对于雪神滕六的传说近乎遗忘,中国雪文化的遗产也有濒危之虞。所以我们加强对于雪文化的认知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