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塑就特色教育品牌

2008-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单师远 我有话说

“顶岗实习,双向培训”是信阳师范学院首创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了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刚刚出席了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信阳师院党委书记孙宏典教授说:“这项已经坚持了20年的改革,正在成为沟通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桥梁,探索出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路子

,逐渐成为信阳师院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上世纪80年代,河南的基础教育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农村中学师资严重不足,学历达标率低,特别是偏远、深山地区,讲台上普遍是没有合格学历的代课教师。他们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却苦于没有机会脱产进修。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困境,当时并非河南独有,症结在于如何做到高等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学的有机结合,并真正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

信阳师范学院是当时河南省仅有的两所高等师范本科建制高校之一。经过1988年的集中调查研究和摸索,率先取得突破,于1989年构建了“顶岗实习,双向培训”教育教学模式,并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得以全面实施。

所谓“顶岗实习,双向培训”,就是学校的实习生下到河南省的县、乡中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或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将原岗位上学历不达标的老师顶替下来,集中到学校进行“教师合格证”的考前培训,考试合格者,由河南省教育厅颁发“教师合格证”。

20年来,这项改革已经惠及万余名中学教师,与师范生传统教育实习方式相比优势明显:布点多,由于被顶岗的农村中学教师来自全省各地县、乡以下中学,每期实习学校一般都达数百所,一生一校现象相当普遍;起点高,实习生下到中学,就要担当全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没有任何过渡期,从教学到组织管理都属高点起步;观念新,由于实习生在校学习期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学科知识,接受新事物多,思想活跃,他们向学生施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带动了农村中学教师积极从事教改活动,给农村中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这项既超越常规教育实习形式,又是在职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形式创新的一举两得的改革,首先冲击的是信阳师院固有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方式。该校调整课程设置,将专业基础课和学科主干课程集中于前三年,把师范技能课列入教学计划,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三字一话”、音乐、美术、写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组织文体活动能力。这一系列新变化将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同中学实际联系起来,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教育理念开始付诸行动。

从此,围绕发展完善“双向培训”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停止过。上个世纪90年代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信阳师院展开了本科教学改革,确定了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适应性强,能够胜任中等教育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实施了“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实习固化为一个学期。1998年,该校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普通素质教育、专门学科教育、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2002年,该校又启动了基于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实施了强弹性学制、选课制、创新学分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机制,创建了“品德高、基础厚、专业精、口径宽、素质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3+1”和“3+2”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学程分段,方向分流”的教改理念,推行了主辅修制,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获得双学位。教学质量由此持续保持了较高水平,先后两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

2005年“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在信阳师院成立,河南省基础教育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格局;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已有了较大改观,中学教师培训的内涵已由学历达标的知识补充培训延伸到素质提高工程上来。同时,基础教育的发展又对未来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胜任教学工作,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研”相结合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在适应这一变化中逐步确立,“双向培训”既贴近中学教师的需求,又符合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规律,从时间上与高师院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育实习保持了一致。“大师范”的专业体系拓展了服务基础教育的功能,“双向培训”还延伸到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良性互动之中,信阳师院已初现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雏形。(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