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唤更多的“科技大使”

2008-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南琳 我有话说

据报道,新年伊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选派的来自13个研究所的100名科研第一线的学科带头人、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率领200名博士生,与河北省的100个重点县对接,在当地挂职或作为农业科技发展顾问,任期3年,为河北

省发展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服务。“科技大使”下乡,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促使研究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这正是时下亟待大力加强的,此举令人称道。

应当说,把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早已不是个什么新话题。然而多年来,虽一直在呼吁科研要服务于生产,但实际上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农业科研与生产,由于种种原因,相互脱节的问题更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率还不到40%,而真正在生产上产生效益的则比率更低。一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巨资搞科研;另一方面,生产迫切需要科研成果,而科研出了成果大部分却得不到有效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财力、智力的浪费。

破解这一矛盾,促进科研与生产对接,“科技大使”下乡具有借鉴意义。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直接推广科研成果,可大大提高成果的应用率和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生产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按照中央的要求,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些,其实都与科研息息相关;说得更直白一点,都与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密不可分。

科研与生产脱节,虽有诸多原因,但一些科研人员太看重自己的“身份”,不愿放下架子走出深宅高院深入生产实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做课题、写论文、搞鉴定,一些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花在了这些方面。当然,这无可厚非。但课题做得再好,论文写得再漂亮,鉴定搞得再完美,如果成果没有应用于生产,不能在实践中产生效益,其意义就会大打折扣。须知,搞科研特别是搞非基础性科研,发表了论文等,那只是完成了科研工作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要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见成效。只有这样,科研工作才是完整的,也才更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提倡、鼓励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应用科技研究的人员到生产实践中去,在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显得尤为紧迫。愿更多的“科技大使”涌现出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