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年古刹火神庙百年大修竣工

2008-03-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通讯员魏谦 记者杜弋鹏)位于北京什刹海畔、北中轴线旁的重要文物古迹――火神庙日前完成百年大修。奥运会前,这座千年古庙将正式对外开放。

敕建火神庙是我国皇家唯一御用火神庙,始建之初,碧波荡漾的什刹海还是一片沼泽。明万历年间这里遭遇火灾,重建时改灰瓦为黄琉璃

瓦,从此“升级”为皇家专用。目前这里的建筑保留了“明骨清衣”的状态,即格局为万历重建时的状态,而建筑风格以清光绪大修时为主。据西城区文委有关负责人说,“上次大修要追溯清末,之后百余年间,这个见证了什刹海千年历史的古刹历经风雨侵蚀,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部队招待所和居民大杂院。”

2002年6月,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启动。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3.3亿”工程,当年该工程主要用于修缮国家级和市级文保单位。该项目二期工程纳入了人文奥运工程,自2002年至今,文物部门共计拨款1000万元专门用于重焕火神庙神韵。

修缮经费落实了,可居民腾退依然是道难题。为了解决问题,中国道教协会和西城区政府一拍即合,各出资2000万元及400余万元,专门用于部队招待所和近50户居民,改善火神庙周边环境。

地平面降低1米多、拆除非文物800多平方米……一系列“减”法完成后,火神庙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包括中路各殿、东西配殿等所有古建彻底“体检”治疗。“修缮过程中尽量保持原真性,中路建筑的瓦面和梁柱基本上都是原装,60%保存完好的彩绘,只是做了除尘处理。”西城区文委有关负责人说。

火神庙的修缮方案是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制定的,罗哲文、杜先洲、王仲杰等古建专家亲自上手把关,修缮中,当施工人员打开不少殿堂的顶棚,都发现了彩绘,墨线大点金、双龙和玺、梁心素彩画……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彩绘在火神庙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文物工作者惊喜连连,他们调整、丰富了最初的方案,采用了“不做旧,新旧分明”的做法,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分辨出各时期不同类别彩绘的特点。

由于历史悠久,这座庙内有不少“独一份”。比如主殿内的金龙藻井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在京城其他古建内十分罕见。石碑、础石、香炉座,一大批老物件纷纷重见天日。“修缮过程中,我们在一进院的一处房屋地基下找到了柱础石,后来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拿一张民国时期老照片比对,才发现东山门内外原来各有一座牌楼。”据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介绍,如今庙内的牌坊已经复原,山门外的牌坊柱础石也已经找到,在此次大修中被清理并原址保存,今后这座外牌坊也将被复建。

镇火的火神庙,从来没少了火灾的侵袭。生活用火、电路老化是整修前火神庙最大的困扰,而重现原貌的火神庙电线全部入地,电信、雨污水管线一应俱全,火神庙的安宁,有了“现代化”零件的保驾护航。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