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开放:重大而关键的抉择

2008-03-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倪迅 我有话说

今年两会,“改革开放”是代表、委员集中的话题,这4个字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各种大事小事,在联组会、小组会的发言中被频频提及。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讲到改革开放,大家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3月11日下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召开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温家宝总理提请大会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作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说明。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把十七大提出的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决定,变成一个重要的决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国务院据此制定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不仅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的高度关切,而且也引来中外各方的密切关注。许多代表、委员都高度评价这一改革,他们说,这一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推进全面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环境。

李君如委员说:“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这场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委员们说,这次行政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郑新立委员说:“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责权一致的大部门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相信最终会获得各部门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宋贵伦代表说:“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突出改善民生,把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非常有意义。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如果不改革,一些改善民生的好思路、好主张,就难以有效落实,一些突出问题就不能很好解决。”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意义重大。新一轮改革的蓝图,让人们看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改革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始于30年前,被称为“中国新的革命”。这场世人瞩目的革命,改变了“穷的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改革开放中变为现实。人们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

30年前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改革,开始,人们以为就是一个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但实践很快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革命。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自主权,人民公社制废除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合乎逻辑。被称为“三农问题权威”的陈锡文委员,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谈起农村改革的历程,他滔滔不绝。他说,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农村改革很快就转入改革流通体制、培育市场机制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成为农村改革新的方向和特征。从陈锡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始于农村,也在农村深化。

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是什么?陈锡文作了简要概括:始终坚持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益的基本准则,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农业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增收、农村是否稳定作为改革是否成功的检验标准;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基层创造的丰富经验,对一时看不准的事情允许试、由实践来检验。

陈锡文说:“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指导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记者听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前景,而且从中品味出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大潮中崛起的。上世纪70年代初从8根绣花针起家,在30年里完成由村办小厂向现代企业过渡的江苏梦兰集团就是一个缩影。回顾梦兰集团30年的发展历程,钱月宝代表感慨万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有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温州人”,改革开放30年,温州人闯荡天下,生意遍地开花。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代表说得好:“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最初走出去是为了谋生存,现在走出去是为了求发展。今天,全国159个城市有温州人的商会,世界各地有60万温州人在经商办实业。”在浙江省的人大代表中,记者还看到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正泰集团的南存辉等一批知名的民营企业家。他们过去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小皮匠,是改革开放为他们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天地。

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兼容才能强国

深圳,30年前是一个小渔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在那里建立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从那时起,随着“深圳速度”、“深圳现象”这些当时的关键词而来的,是昔日的小渔村奇迹般地变为一个闻名天下的新都市。

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以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战略眼光,提出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兼容才能强国,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王新奎委员说,“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外开放,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地制定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典型范例。”

王新奎说,1978年至1991年,从设立深圳等4个特区起步的对外开放,虽然是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但它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给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我国进入扩大开放阶段,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使我国更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国际分工序列中的竞争地位明显上升,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并为我国加入WTO、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积累了经验。

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阶段”。王新奎说,其标志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局部政策性开放为主的阶段转向以全方位体制性开放为主的阶段。

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使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而且昂首挺胸地走向了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