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制造”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2008-03-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贺涛 我有话说


实验室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用电子鼻检测牛奶气味的情景。颐京摄

3月14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前一天,由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举办的“中

国食品消费安全论坛暨中国名优食品形象展示”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拉开序幕。近百家民族食品企业在为期三天的展览中,将向中国和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全新形象。

该论坛的承办方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是我国在产品质量监督方面的权威机构,此次展览也是中国最高水平的食品企业形象展会。论坛主题为“名优食品确保民生安全,优质服务促进和谐奥运”,主要围绕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建立食品流通、售后服务、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等进行研究讨论。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蒲长城,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刘兆彬等政府官员,中国农大等单位的食品专家以及茅台、海尔等近百个中国名牌、名优、奥运特许、中华老字号企业参加了此次论坛。蒙牛作为名优食品生产企业代表,现场演示生产过程中食品质量控制环节,得到了与会各界人士的赞赏和好评。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实施了食品QS准入制度,加大了国家监督抽查力度。2007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我国食品消费环境的安全保障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上刮起了一股质疑中国食品安全的风潮,尽管目前这股风潮有所消退,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成为阻碍中国民族食品企业国际化步伐的瓶颈。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和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举办了此次“中国食品消费安全论坛暨中国名优食品形象展示”,邀请名优食品企业展示“中国制造”的全新形象,强化中国民族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

本次论坛特意发布了题为《奉献优质食品保障民生安全》的倡议书,倡议书表示要“构建科学、经济、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要求管理者用强有力的依法监督,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市场环境,并提出了“增强国际合作,增强我国食品竞争力”的新要求。倡议书还要求生产者对消费者安全负责,奉献安全食品,消费者要树立合理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并明确提出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今后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

在形象展示上,蒙牛获得了“名优企业纪念杯”这一代表“中国制造”食品企业杰出贡献的奖项,并且作为生产企业代表,现场演示了“细菌片”、“电子鼻”、“摇包仪”等世界先进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仪器,赢得了众多与会者的赞叹。

“细菌片”通过技术手法制作出简便且易于操作的培养纸片,以控制食品工业中的微生物危害。“电子鼻”采用仿生科技,模拟人和动物的鼻子,根据各种不同的气味测到不同的信号,从而鉴别产品真伪。“摇包仪”更为神奇,它可以根据牛奶对托盘的阻力等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产品的好坏。

据刘卫星介绍,蒙牛采用了许多这样的世界领先技术,以确保产品安全。其中,“细菌片”已经通过美国AOAC、美国公共健康协会、法国AFNOR、日本卫生部等认可;而“电子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鼻,可以控制从原料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摇包仪”相比于传统的酸度仪,可令测试结果更专业、客观和快速。

据介绍,多年来蒙牛一直用最尖端的科技设备和最严格的管理保证产品品质。据了解,仅仅是从奶站到蒙牛生产基地的原奶就要进行31个项目的检测,以确保质量,其中对转序的产品要进行18个检测项目,对于成品进行13个检测项目,同时进行严格的保温实验,保证出厂产品100%合格率。

除了日常14个常规检测项目,蒙牛还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分析中心”,对影响食品安全的180多个检测项目进行定期盘查。对于还不能检测的项目,蒙牛与国家乳品检测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送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据蒙牛介绍,在其生产基地,每个厂区都挂着一幅“产品质量的好坏等于人格品行的好坏”标语。就是在这种企业理念的指引下,创业以来,蒙牛始终以消费者的健康为出发点,追求“出厂合格率100%”的质量目标,并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产品从源头到出厂乃至最后的销售都能得到有效的安全保证。

目前,蒙牛产品已经通过OHSAS18001、ISO9001、ISO14001、GMP、HACCP五大体系认证,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蒙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蒙牛液态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蒙牛还凭借其产品的优秀品质赢得了世界各地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现在,迪士尼、星巴克、NBA、肯德基等著名国际品牌都成为了蒙牛的合作伙伴或者产品供应商。蒙牛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连续三年在港澳地区占据当地牛奶产品市场50%的份额,为“中国制造”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