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财政稳 经济优 民心安

2008-03-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肖国忠 王斯敏 杨谷 我有话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连日来,围绕稳健的财政政策主题,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委员认为,从1998年到2008年这10年间,我国财政政策相继经历了从“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这种看似轻而易举的文字表述差异背后,反映的却是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重大变化,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称,过去5年,我国围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注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连续5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赖明勇委员说:“这种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敏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财政政策须臾不可分离。”他认为,近几年,为了应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我国持续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比如,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以及农业基础薄弱等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政府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薄弱环节。此外,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还多次及时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

“相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言,稳健的财政政策不仅是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更是政策性质的转变。”中央财政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委员告诉记者,这种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能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缓解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的压力,对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和谐作用巨大。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代表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缓解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更多地注重民生,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建设型财政支出的减少、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以防止经济增长过热。

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矛盾

“虽然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刘树成委员告诉记者。“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那样: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相当突出,改革攻坚任务繁重。”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我国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贺强委员认为:“虽然物价上涨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由于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年在低位运行导致近期的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因素,但这对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而且,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

为此,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作为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赖明勇委员告诉记者:“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要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方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

凸显对民生的关注和关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

辜胜阻代表认为,在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总体原则下,财政支出有意识地向特殊领域倾斜,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关怀。“比如,报告中庄严承诺,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

刘树成委员告诉记者:“事实上,近些年我国财政支出一直在往事关民生的方面倾斜。比如,我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5年累计2.43万亿元,比前5年增长1.26倍。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

“这种倾斜,既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充分凸显了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民意而又深得民心。”贺强委员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