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分时节应早起

2008-03-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逢军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把握自身的健康是很多人的愿望。了解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就有不少探讨自然与养生关系的内容,《黄帝内经》认为:“故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民间也有不少有关养生的口诀,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等。可见,根据时节变化适当调整个人的饮食起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从今天开始,本刊开辟“节气与养生”专栏,请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刘逢军来谈谈节气与养生的关系。本刊将按照一年中节气的不断变化,陆续刊发。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今年3月20日是春分。春分不仅是中国24个节气之一,也是很多国家重视的日子。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春分,标志着春天已过二分之一。春分至清明15天,5天为一候。前5天为初候,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开始飞回北方原来的窝巢;二候为中间5天,时而响起雷声;三候的后5天,时而会出现闪电,标志着地气已经贯通。春分是个大节气。随着天地间阳气升发,生物的阳气也开始生发。有的植物春分后一夜之间吐出了嫩芽。人郁在身体内部的阳气,春分后也会舒发出来。

今年的春分不同寻常,它结束了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气郁”气候。从2007年1月20日大寒至2008年1月21日大寒,由于一年中燥气太过,抑制了人肝气的生发,容易使人形成“肝气郁”。今年1月21日大寒至3月20日春分,又是“倒春寒”的气候,抑制了阳气的生发,形成“阳气郁”的气候与时空。在这段时间,人体内容易形成内热太过,导致腹胀、便秘、头痛、耳鸣、睡眠不安,肿瘤多发等等。

春分后,一直到5月21日小满,“气郁”的状态基本解除,如《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所讲:“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这段话是说:气候总体上风和日丽,不冷不热,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人与天处于和谐的状态。但是,由于戊子年是火运,气候整体上偏热,人在起居饮食中仍需注意防止内火太盛。

在春分至小满的两个月中,气候对人的影响如《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讲:“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这段话是说,此段时间人易出现下列不适症状:淋,小便涩痛,滴沥不尽;目瞑,眼闭不想睁开;目赤,眼睛充血;内火上行头胸而产生郁热。这些症状都是内热过盛转为热邪所致。

人们在春分之后可以适当地温补身体,而不会像之前一年零三个月,稍微一补郁热即生。但是切记不要补过。考虑“火运”之年的因素,还是以清淡偏素食为主;喝酒、吃辣味,吃性热性寒食物要有节制。一旦身体发生内热偏盛即停温补,以防止内热太过而形成热邪。

春分之后不可睡懒觉,晚起床,以免抑制了体内阳气的生发。一日内,5点相当于“惊蛰”,6点相当于“春分”,起床最晚莫过6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