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潮澎湃三十载 鼓舞神州竞创新

2008-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万钢 我有话说

1978年3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发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指出了“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

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大会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为科学技术大发展吹来了久违的春风。

自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来,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综合实力大幅提高,科技发展正步入一个重要的跃升期。

党的坚强领导是科技事业进步的根本保障

回顾全国科学大会三十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的坚强领导是科技事业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

全国科学大会之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重视科学、教育的方针。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央制订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批准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集中中央财政资源瞄准科技前沿进行研发。此后,国家先后制定了重大项目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布《关于加速科技术进步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做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聚焦技术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把握国际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发展极为重视。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形成了对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全面部署。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进入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2007年召开的党十七大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全面部署。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动科技事业

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自全国科学大会之后,科技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在科技发展和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自上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科技工作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稳步推进院所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989年,以技术成果商品化为改革突破口,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鼓励和引导独立科研院所成为面向社会、自主经营的研究开发实体。1992年,以“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为指导方针,展开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鼓励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进入经济、长入经济。1999年,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对科研院所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进入新世纪,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国家层次上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根据《规划纲要》的安排和部署,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同时,推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发展的活力。三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我国科学家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欧、日之后少数几个成功发射探月卫星的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断增强,产业技术研发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农业领域取得的超级杂交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成果,水资源及其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与健康、减灾防灾等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结出硕果,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国家高新区从零起步,从小到大,成绩卓著,2007年统计快报显示,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营业总收入55812.3亿元,工业总产值46067.6亿元,工业增加值11288.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9.3%;2006年,国家高新区人均GDP为21万元,是全国人均GDP1.6万元的13倍。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2.57万元,是全国的6.23倍。国家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增加值7亿元;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科技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增长,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国际科技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总体来看,我国科技实力大幅度提升,科技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

以纪念全国科学大会为契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开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局面

纪念全国科学大会,要进一步增强对发展科技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领会和落实中央确立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各项部署,进一步团结各方力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探索未来的力度。当前,我们要以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三十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一是坚持科技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核心观念。科技创新对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到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难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事业等,科技进步要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主动承担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的明显特征。我们要主动转变视角,多从国家经济社会的需求来看待科技发展,坚持创新的市场需求导向,不断为社会提供实现环境友好、节约能源资源、推动结构调整、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是自觉服务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科技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要坚持科技成果的福祉惠及亿万群众。这就决定了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医疗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与应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防疫防病,少花钱看好病。要在生态保护、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攻关力度,使空气更新鲜、饮水更干净、出行更方便、生活更舒适。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四是不断强化科技持续发展的能力。原始性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科技持续发展的“源”和“本”。我们必须立足于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能力建设,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大力推动原始创新;坚持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为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坚持统筹项目、人才队伍和基地建设,造就一支宏大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全国科学大会的春风,为我们伟大祖国造就了繁花似锦的科技发展盛况。今天,我们将继续乘着那依然澎湃的春潮,在到处都舞动着自主创新热潮的神州大地上,奋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让科技的春风延绵不绝、永葆绿色。(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

春花烂漫新华社 吕传泉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