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走出三招好棋

2008-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刘桂清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创新能力,既要靠自己培养,也可到海外引进。江苏省在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方面,一是营造创新创业的好环境,二是舍得花钱,三是发挥人才引进的“裂变”效应,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江苏的三项措施取得了

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2007年,江苏的创新事业发展可谓“满堂红”,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更是捷报频传:

美籍赵善麒博士创建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发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电子功率模块生产线,开发了11个产品投放市场,2007年申报11项专利,3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

美籍何野博士创办英特神斯公司,2007年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EMS干法蚀刻模块,被国际权威杂志《SmallTime》评为2007年度对全球微米纳米技术有杰出贡献的五个企业之一。

……

“把人才作为江苏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解除束缚把科技人才放出来,不惜重金把领军人才引进来,多种渠道把适用人才培育出来,展其所长把各类人才用起来。”200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这样大讲人才。有了人才高地,才有经济高峰。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打造创新创业者首选地。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江苏“妙招”、“新招”、“高招”频出,占尽了创新创业事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妙招:营造创新创业好环境

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关键是培养、引进、使用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而要使人才“出得来、用得上、引得进、留得住”,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创新创业的好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苏从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入手,为人才引进打下基础。

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江苏创新环境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007年江苏投资300亿元用于产业类重大项目投资,兴建了苏州科技城、无锡设计园等5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至目前,江苏省累计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9家,居全国第一;已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3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业园28家,保持国内第一……

此外,企业已成为江苏创新的主体。江苏已建成的320家各类科技平台,70%以上建在企业,企业承担了全省2/3的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全省拥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125家,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达345亿元,占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的80%,位居全国前列。企业申请专利占全省总数的43%。

这些产业架构和创新“孵化器”为创新人才创造了广阔的施展拳脚的机会。“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江苏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妙招,有了好环境,就不愁引不来好人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说。

新招:1亿元“绣球”引人才

筑起了“金巢”,下一步自然就是要抛出“绣球”引人才。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国生说:“江苏人才结构与分布不尽合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足,尤其缺少能够带出创新创业团队、催生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才。解决这一问题,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是最快捷的途径。”

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提出今后五年,围绕全省优先发展的产业,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若干人才团队,江苏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对新引进的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团队)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资助,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一批快速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企业群。

经过国家“863”项目专家的技术咨询、省内专家的综合评审、实地考察和公示这四个环节的严格筛选,2007年115个名额被蜂拥而来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抢而空”,许多人才已经排队等待今年的引进计划。江苏省政府出台的鼓励自主创新50条政策,苏州的“姑苏计划”、无锡的“530计划”、常州的“千名人才集聚工程”,以及南京的“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平台”……整个江苏大地涌起了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的热潮。为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江苏先后资助37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各类科技计划50多项,下拨4.75亿元经费。为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江苏从办公场所、标准厂房、专家公寓、娱乐设施等硬件环境上改善条件,又从软件服务上优化环境,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及其所创办的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服务。在江苏,一路绿灯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保驾护航。

高招:以才引才,以才聚才

今年,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再次指出,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当前江苏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要下决心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加快培养人才步伐,花更大的本钱,真正使江苏变成创新创业者的首选之地。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的1亿元花到了刀刃上,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梁保华书记亲自提议今年将人才引进专项资助资金增加到2亿元。江苏再出高招,充分发挥人才引进的“裂变”效应,以才引才,以才聚才。

如今的江苏,俨然已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福地,创新事业博得了“满堂彩”。

郭广银副部长介绍说,去年引进的人才大多分布在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国际化程度高,学历层次高,91.3%的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年龄结构优化,50岁以下的占93%,其中40岁以下的占26.1%。引进人才创(领)办的企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首批引进的人才中,有70名是带着资金、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到江苏创办或领办企业的。据不完全统计,半年多时间内已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6亿元,利税2.21亿元。

留美博士刘佳炎,在南通创办了创斯达集团,2007年销售达3.5亿元,利润6000多万元,上缴税收1200多万元。作为江苏“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首批资助对象之一,刘佳炎博士说:“我欣喜地看到国家、地方对人才倍加重视和珍惜。我愿意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投身于江苏创业创新事业,为家乡发展,为国家昌盛尽一份绵薄之力。”

更为可喜的是,江苏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已经产生了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裂变”效应。美籍博士邓炳初将美国的新药研发理念带到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一套新药研发和管理体系,建成5个生物化学和细胞测试模型,建立了9个分支研究小组,陆续吸引集聚了100多个海归博士,致力研究国产新药……到目前为止,引进人才进入江苏后,组建和培育创新人才团队达976人,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使得江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江苏省省长罗志军说,“从1亿到2亿,我们将扩大引才规模,加大资助力度,努力把江苏打造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