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前景

2008-03-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庞立生 我有话说

社会学作为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出现的,并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处于生成和变化的过程之中。在这种变革中,当代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趋向及其前景又如何呢?

在现代性变革中,当代社会学的理论意识将得到强化。伴随着当代社会学理论分化与争鸣而来的将是新的理论综合倾向的出现。受

科学主义氛围的熏染与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学研究中,始终存在着专注于对领域性的社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轻视社会学理论创造的倾向。当代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发展已经表明,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作为科学实证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理性预设作为前提的。没有充分的理论背景和合理的理论模型,单纯的经验分析并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把握。在现代性的变革中,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和整体相关性日益突出。以往控制式的“树状”的社会结构,逐渐被分布式网络的社会结构所取代,现代性本身经过变异所呈现出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对当代越来越具有整体相关性的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而言,绝非依靠经验分析就能达到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总体把握和本质理解。这就迫切需要作为社会革新向导的社会学,提升自己的理论品质,强化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论把握能力,提出具有普遍解释力与预见性的社会学理论。20世纪一度由于自然主义观点的衰退而导致的社会学理论的分化,将由于社会生活的整体化趋向而重新被综合起来。各种富有争议的理论流派,将在相互开放和相互争鸣中寻求对社会生活的总体性理解,新的更具张力和弹性的理论综合将成为社会学发展的潮流。

与以往的社会学倾向于从某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中寻求理论灵感相比,未来社会学理论的学科基础将更加宽厚,社会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僵硬界限将被打破。社会学自作为一门现代学科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把其他学科作为自己的参照。孔德以物理学为社会学的学科榜样,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受到生物学的启发,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从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中汲取营养,舒茨受现象学哲学的影响创立了现象学社会学,如此等等。正如吉登斯所指出的,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社会世界的结构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代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发展表明,社会不是单一的实体性的刚性结构,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流动性与不可预测性正在增大。在布希亚看来,随着现代传播体系的增长和扩张,社会领域中的符号泛滥使传统的社会范畴业已终结。社会生活的流动性与复杂性,使得社会科学内已有的学科划分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不同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整合成为趋势。在此前提下,社会学要想真正完整地把握社会生活,就不能局限于对社会生活某一方面性质的理解,或以某种单一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模型。目前,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更愿意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界定为更具包容性和宽泛性的社会理论研究,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狭隘学科意义上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多重矛盾关系,不断突破狭隘的学科界限,拓展社会学的学科基础,丰富社会学的思想文化底蕴,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多重向度中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理解,将是未来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性和人文性的价值向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盲目扩张导致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理性化取向,产生了日益严峻的负面效应。现代性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以往民族国家界限内的社会矛盾得到扩展,现代性与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性与本土性等矛盾关系更加复杂。从社会学的发展趋向来看,当代社会学不再满足于对社会事实的描述和解释,也不再悬置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而是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显示出反思现代性矛盾的思想努力。福柯对于权力、真理与知识之间关系的系谱学考察,哈贝马斯对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袭所造成的交往不合理性的批判,吉登斯对现代性后果的分析,等等,无不带有鲜明的价值诉求。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正在从片面追求社会秩序的控制论旨趣,转向反思现代性的后果,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协调人与社会发展的解放论的价值旨趣,社会学批判性的理论品格与人文性的价值关怀日益得到彰显。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所开创的社会批判理论将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展示出不寻常的当代效应。

当代社会世界仍然处于现代性的进程之中。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依然会成为社会学理论的思想主题。未来的社会学理论将不再盲目地推崇或简单地抗拒现代性,而是在反思现代性本身的后果及其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上,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重写”现代性。人们将越来越就此达成共识:传统不会死去,“现代的成长”始终伴随着“传统的发明”。现代性不再是普适客观化的形式合理性,而是可以注入主体自我选择与能动性的本土现代性。普世主义的单一工具理性的现代性将被扬弃,取而代之的将是包容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多元文化精神的现代性。本土性的现代化经验将被重视、挖掘和提炼,对现代性的未来理解将融入与自身社会生活结构内在相关的本土性文化传统、历史体验、生存际遇与生活理想。揭示社会现代性的异质性并实现对现代性的本土性重建,将是未来社会学理论的重大使命。

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将成为未来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取向。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愈益表明,社会世界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粹的客观对象,而是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活动创造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世界。当代各种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已经在思维方式的层面上表现出超越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努力,蕴含着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拒绝和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舒茨强调用现象学的方法达到对生活世界的先验直观,加芬克尔则主张用日常人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法、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个性化与一体化、地方性与全球性、实证性与人文性之间的依存与冲突,使得现代性和全球化本身日益显露出深刻的辩证意味。未来的社会学理论将超越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两极对立的思想范式,朝向一种更具辩证性和张力性的向度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