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靶弹事业的开拓者

2008-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蔡年迟 毛敬雄 刘杰 我有话说

他首创“空测法”,为我国第一代空舰导弹武器定型立下头功;

他破解科研院所两年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让导弹高度控制精度提高15%;

他成功研制新型靶弹,填补国内超低空低空靶弹的空白;

他创新不断,为国家节省科研试验经费近亿元……

他,就是我国靶弹事业的开拓者、海军舰载导

弹专家、某试验基地高级工程师――张先龙。

“我们的设计出了错”

1979年9月,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先龙,来到生产导弹的某厂学习。

某型导弹出现一个故障,有关专家束手无策。一直在现场当“学生”的张先龙指着一个继电器说:“设计有错误,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的设计出了错?”专家不相信。然而,事实证明了张先龙的判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军第一代空舰型导弹研制刚起步,承担导弹试验急需的“空测系统”研制任务的某研究所遇到难题:论证多年的“地标法”方案因测量精度难以达标,多次提交评审均未通过。

大家想到了张先龙。

张先龙来了,他建议彻底颠覆课题组多年苦心研究的“地标法”,采用全新的方案――“空测法”。张先龙提出一套独具匠心的全新方案,很快就通过专家评审。历经3年攻关,张先龙和战友们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航空惯导系统,填补了我国武器试验机载测量设备的空白。

“高明的侦探家”

某新型舰舰导弹研制搁浅了。

专家推断,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地面测试设备故障,一种是弹上驾驶仪故障。

在长达两年时间内,技术人员对两种设备反复检查和论证,但故障依然如故。

问题在哪里?

张先龙断定故障既不在地面测试设备,也不在导弹驾驶仪上,而在“第三方”――遥测系统一个电阻值偏小造成的,他提出改进意见。两年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导弹飞行高度的控制精度提高15%。

某新型舰载导弹在总装时发生舵机滞转,滞转时间仅仅短短的几秒钟,一闪就过。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科研院所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做了几千次故障复现试验,但滞转现象始终不能复现,故障因此无法准确定位。

张先龙设计出一套巧妙的试验方法,仅经6次试验,便复现了这一偶发性故障,并将故障点准确定位到电动机上。

海军某试验区司令员张跃奎这样评价张先龙:“在许多疑难故障面前,张先龙像高明的侦探家,总能在错综复杂的乱象中,最先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是误击,我去坐牢”

某新型舰空导弹,先后成功拦截拖靶、靶机、浮靶等高低空目标。在最后的检验项目――拦截低空飞行的小目标时,海军找不到可以模拟“敌”低空飞行的靶弹。

研制靶弹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活儿,外国研制此类靶弹,就曾发生意外:靶弹将试验舰艇击穿,造成不小的伤亡……

没有科研单位愿意承担这个项目。

张先龙承担下来。他说:“靶弹要是误击舰艇,我去坐牢。我不能因为怕坐牢,就停止这项事业!”

国内没有现成的设备和技术。张先龙唯一能用的就是一个常用计算器,没日没夜地计算……半年后,草稿堆成一米多高的“小山”,靶弹的弹道从构想变成现实。新型靶弹填补了国内低空靶弹空白,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枚枚靶弹剑啸海天,先后10多次保障新型导弹试验、演习等大型任务。

“要搞最先进的”

张先龙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

与他合作搞科研的人都会觉得很累,今天刚想出一个方案,明天就可能自己推翻。他的态度是:“如果发现原有方案不理想,宁愿全废掉,也要搞最先进的。”

某大功率直流电供电系统一直电压不稳,严重制约导弹的测试研发。改造这一供电系统,有人做了100多万元的预算。

要耗费国家百万资金,张先龙感到“心疼”――他主动揽过这个“份外事”,起早贪黑对系统进行优化,仅用8万元,就解决了问题。

2003年,某课题组准备买一套靶弹研发系统,市场价高得让人没法接受。张先龙起早贪黑,自己动手设计,结果整套系统只花了200多万,仅为市场报价的十分之一。

靶弹高度控制组合模块,买一块新的要花数万元。通过反复琢磨,张先龙巧妙地在原电路作了改进,只花一千元的加工费,就解决了问题。一批高度控制组合模块做下来,他就为国家节省经费上百万元。有人给张先龙算过一笔账,这些年来,他为国家节省科研试验经费近亿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