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藏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不容否定

2008-03-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周占华 裴珍珍 我有话说
“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蓄意制造的,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问题专家扎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他们的险恶用心,是借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举办之际发难,企图扰乱人心、搞乱社会,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妄图把
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然而,近来西方某些媒体却混淆视听,造谣惑众,将这个事件归结于藏民的一些愿望未能实现。这显然违背事实,别有居心。

扎洛介绍道,有家西方媒体最近刊文称,许多藏民一直渴望实现现代化,并期望西藏能焕发生机。“但随着憧憬中的生机未能变成现实,他们对没有考虑到其利益的体制倍感失望。”这种歪曲的说法完全是颠倒黑白。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更是为西藏城乡建设的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提供了重要机遇。扎洛说,现在西藏已初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各地市所在城镇为次中心、县城所在城镇及建制镇为支撑的3级城镇体系,城镇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正日趋完善,城镇功能及品位逐步提高。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西藏加大了城镇建设与管理力度,重视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镇环境和市容市貌明显改善,使全区城镇建设逐步走上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目前,西藏城镇人口74.5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5%;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城镇道路总长495公里;共建成自来水厂77座,城镇供水普及率达60%以上。全区出租汽车近2000辆,其中拉萨市出租车1160辆、公共汽车及中巴车600多辆,公交运营线网长达241公里。

扎洛回顾说,旧西藏交通极端落后,百万农奴饱受交通阻滞之苦,全区经济凋敝,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公路。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架起了西藏人民通向幸福的“金桥”,开创了西藏现代交通事业。1956年,飞机突破了“空中禁区”,通航拉萨。1977年,建成了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现代交通运输取代了千百年来栈道、溜索和人背畜驮的极其落后的交通运输方式,标志着西藏交通运输事业步入了新纪元。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07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6万公里,已有612个乡镇和3525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分别占全区乡镇和行政村的92%和71%;油路里程达到4714公里,已有43个县通了油路。一个以5条国道为主干的干支相连、脉络相通、通达全区城镇乡村和通往区外的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更多的农牧民走出了封闭的深山、草原,闯市场、奔小康。

扎洛继续说,和平解放前的西藏,科技十分落后,没有一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只有不足100名从事藏医天文历算的科技人员。到2007年,西藏自治区已有各类独立科研机构40所,各级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14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其中科研人员近2000人。西藏自治区还建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40余个。去年,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共投入科技经费1.65亿元,这还不包括比2006年增加了1.32倍的各类援藏项目经费。西藏产业科技成效显著,其中农牧业重大科技项目成果丰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的进展,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8%;西藏科技孵化器在成都落成启用,首批16家企业进入孵化器;国际科技交流也在西藏自治区获得进一步发展,全区国际合作科技研究项目和科技培训项目都进行得很好。

西藏充满生机活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扎洛最后说,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藏经济底子薄、发展起步晚、生产要素分散、市场发育不足、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较高,但经过各族人民努力,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显示出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自治区各族人民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藏民族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是任何人也不能抹杀的!(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