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北京实验二小京剧兴趣班

2008-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丽萍 我有话说

▲田文善老师举着收音机让学生掌握演唱节奏。

▲李雅兰老师在指导学生们排练《天女散花》。本报记者苏丽萍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市属重点小学。作为今年北京市确定的京剧进课堂的22所中小学校之一,该校早在6年前就开办了京剧选修课,并保有一支四五十人的京剧队,每周二下午是他们的活动时间。

3月末的北京天气晴好,记者走进实验二小新建的大楼里,负责京剧队的陈毕海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学校聘请的两位京剧老师――原中国京剧院的花脸演员田文善和北京京剧院的梅派青衣李雅兰,记者跟着他们走进教室,亲眼看一看,孩子们如何学唱京剧。

没有一人退出京剧队

下午一点半,三四年级的京剧选修课开始了,男女两组在两个教室,田文善和李雅兰分别教他们唱京剧花脸和旦角唱段。田老师教的是现代京剧《平原作战》、《杜鹃山》和《奇袭白虎团》中的唱段,而李老师教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光辉照儿永向前》。

“注意节奏,唱得熟的大声点,带一带不熟的。”田老师认真地纠正着,19个男孩子唱了好几遍。田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上学期学的,今天再练几遍,我们准备参加西城区艺术节。”

隔壁的教室里,16个女孩子站在座位间,随着收音机里放出的伴奏音乐,边唱边表演。记者注意到,女孩子们的兰花指都很漂亮,尤其是一个戴眼镜的细高个女孩子,形体优美,姿态十分到位。下课时,记者拦住了她,这位叫刘佳韵的四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我以前学过舞蹈,我外公喜欢唱京剧,我也觉得京剧挺好听的,就报了京剧班。京剧也讲形体动作,我以前学过的舞蹈就派上了用场,老师说京剧是门综合艺术,我很喜欢京剧。”

孙晟然是四年级八班的学生,她三年级时从母亲的MP3中听到一段京剧,从此迷上了京剧。她告诉记者:“我一听,就觉得比流行歌曲好听多了,就想学京剧。我妈妈说我嗓音粗,让我唱花脸,可花脸的鼻音憋得耳朵难受,我觉得还是唱旦角好,用假嗓我也能唱得很好。”

记者了解到,班里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别的兴趣班名额满了,被硬“塞”到京剧班的,但孩子们一学,就喜欢上了京剧,没有一人中途退出。

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京剧”时,四年级三班的杨善因说,她喜爱京剧的服装和服饰,“太美了!”她赞叹道。男孩子们则认为花脸唱段铿锵有力,唱着过瘾。

京剧故事好听――这也是孩子们的一致看法。老师教唱京剧之前,都要先讲京剧故事,杨家将、包公,乃至现代京剧中的李玉和、雷刚、李铁梅,都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

传统戏更受欢迎

趁着第二节课还未开始的空隙,几个女孩子在宽敞的楼道大厅里练起了传统戏《天女散花》中的彩绸舞。定做的彩绸还没拿来,她们就用手比划着。《天女散花》是梅派名剧,且歌且舞,有一定难度,孩子们手中虽无彩绸,但甩得很卖力,下腰也很低,令人惊异。

“你们知道这出戏的剧情吗?”

“知道,”孙晟然说,“我们学哪出戏,老师都先给我们讲解剧情,《天女散花》是一个神话剧,讲天女遍历大千世界和佛国风光,前往散花。这出戏又要唱又要舞,特别美。”

更让人吃惊的是,虽然传统戏难度大,现代戏相对好学一些,但孩子们却更喜欢前者。

四年级十一班的张?仪说,传统戏服装、服饰都很漂亮,穿上太美了。四年级六班的于漪转手帕转得很利落,她说这是学唱《卖水》时学的,这段花旦戏活泼风趣,演起来很好看。

下午第二节课是为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开的,这一班人数稍少些,但孩子们唱得更地道,还有几个男孩子在领唱并表演,他们都爱唱爱演传统戏,因为唱花脸要画脸谱,在他们心目中,各式各样的脸谱或威严或庄重,实在是美不胜收。五年级十班的包克宇说,他最崇拜天津的花脸演员孟广禄,“他嗓子好,我是他的铁杆戏迷。”

虎头虎脑的于景泽也是五年级十班的学生,他原学架子鼓,学京剧后,演唱都很出色,这次让他演唱《平原作战》中的一段唱,还唱了包公的一段唱,他说他最喜欢包公戏,“包公铁面无私,主持公道和正义,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演包公,最带劲了。”

五年级八班的李文瀚说,他觉得传统戏韵味更足,虽然学起来难度大,但正因为难,才有挑战性,才过瘾。

“京剧队的孩子特别自豪”

下午三点半,两个班的孩子们在二楼楼道大厅里集合排练,现代戏表演唱之后,是传统戏表演唱,女孩子们表演《天女散花》,男孩子演唱《锁五龙》等唱段,忽然,记者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孙悟空”,金箍棒耍得滴溜转,表演者的动作及神态,不亚于专业水平。

“这个‘小猴子’叫魏准,是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艺术团的学员。”陈毕海老师介绍说。魏准说,他演孙悟空,开始是为锻炼身体,可学了以后,就喜欢上了孙悟空。

正说着,那边六年级一班的季嘉晨和六年级八班的齐永平领唱《杜鹃山》中雷刚《三起三落》那段唱时,表演欠了火候,田老师急得大喊:“注意眼神,眼神!”孩子们摘下眼镜儿,努力睁大眼睛,卖力地唱着,唱到最后一句“你今在何方”时,孩子们做出四处找寻的表情,十分逼真,记者情不自禁给他们鼓起掌来。

记者问道:“你们进剧场看过京剧吗?”

回答是肯定的,几乎所有人都进剧场看过京剧。不过他们更多是通过电视看京剧的。杨善因说她看过《红灯记》、《贵妃醉酒》和《杨门女将》等旦角戏,包克宇看的则是《赵氏孤儿》、《铡美案》、《探阴山》等花脸戏,魏准看的多是猴戏。

“学京剧影响学习吗?”“不影响!”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期间,实验二小副校长冯红两次来到教室,看孩子们学习和排练,并叮嘱孩子们这几天保护嗓子,争取取得好的成绩。她告诉我,实验二小的李烈校长十分注重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因而京剧队一直很受重视,每次学校艺术节,京剧队都要登台演出,那年在人民大会堂彩唱包公唱段,受到热烈欢迎。

“流行歌曲谁都能唱,但京剧可不是人人都能唱的。”陈毕海老师说,“唱戏的可以改行去唱歌,但唱歌的却很少改行去唱戏,因为唱戏比唱歌难度大多了,正因如此,京剧队的孩子们会唱京剧觉得特别自豪,他们的功课也很好。”

说到音乐课中加入京剧学习,陈老师认为很有必要:“许多孩子是因为家里长辈中有人喜欢京剧而了解京剧的,还有一些孩子是进了京剧班才喜欢上的,只要他们有机会接触京剧,相信他们都会喜爱京剧的。从这一点来讲,京剧进课堂是一件大好事。”

冯红副校长说,实验二小已经有一位音乐教师将参加有关培训,5月开始,京剧正式进课堂,不久全校的学生都将学唱京剧,而京剧选修课还将继续办下去。从最初的12个人到如今的五六十人,还有不少孩子想加入进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