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解放思想繁荣中国科学

2008-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宜瑜 我有话说

鸥鸟翔集春日高原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

1978年3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这是在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改

革开放酝酿起步的特殊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突出强调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些著名论断澄清了束缚科技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突破了长期以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奠定了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基本方针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极大鼓舞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拉开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科学春天的到来!春风化雨,锐意改革,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科学基金制正是科学春天孕育的一朵绚丽奇葩。

实施科学基金制是党和政府重视倾听科学家意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大会之后,一度沉寂的中国科学界呈现蓬勃生机,科技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竞相贡献智慧和力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采用什么样的科学研究资助体制才能最大程度地解放科技生产力,不仅成为科技工作者讨论的重要话题,而且也是党和政府认真思考的战略课题。1981年5月13日,小平同志出席了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认真听取科学家关于我国科学发展的建议。会上,89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乘改革开放之春风,寄振兴中华之豪情,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科学家的建议很快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于1982年建立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1985年,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成立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家都会赞成,不会反对。这是新生事物,先干起来再说。”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通知》,科学基金制开始在我国全面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基金制的实施突破了传统的计划拨款体制,建立了平等竞争、自由探索、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资助机制,为我国基础研究发展开辟了一条稳定持续的资助渠道,极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精神。这对于十年动乱中饱受摧残的基础研究,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使一大批“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优秀项目得以抢救,一大批创新人才得到支持。

实施科学基金制是党和政府尊重科学家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重要制度安排。设立科学基金的倡议来自科学家,科学基金的管理依靠科学家,科学基金的资助服务科学家。实施科学基金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科学家的独特敏感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教兴国、创新为民的激情。20多年来,我们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学家群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制度,对科学基金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咨询和监督;率先建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申请、评审、管理和实施等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建立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定期听取科技界对学科发展战略和资助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建议;建立了以科学价值评议为基础的同行评审制度,不断完善由8万余名通讯评审专家、近千名会议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系统,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充分发挥专家群体的学术把关作用,保障科学基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从基础研究发展的规律出发,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建立了包括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建设项目系列的基本资助格局,形成了定位明确、科学合理的资助项目类型,使科学基金真正成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充分发挥科学家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保护科学家“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的科学敏感,引导科学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自由探索、开拓创新。在科学基金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尊重科学、公正透明、开放包容、激励创新的理念,践行真心依靠科学家、密切联系科学家、热情服务科学家的宗旨,使科学基金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家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实施科学基金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82年到2008年,科学基金经费从3000万元增长到53亿元,增长了170多倍。科学基金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蓄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队伍健康成长;持续支持创新研究,培育创新思想,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提升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和科技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不断深化和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科学家走向世界科学舞台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联合资助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了基础研究领域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发展;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倡导科研诚信,激浊扬清,荡涤学术不正之风,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基金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尤具特色和富有活力,发挥了科技资源配置制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科学基金在科技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被科学家誉为:春天的种子、起飞的翅膀、成长的阶梯、远航的动力、第一个“馒头”,第一桶“金”、创新路上的伴侣、扎根西北的定心丸……2007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全面总结了科学基金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实施科学、民主、依法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

重温科学的春天,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繁荣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既是原始创新的源头,又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撑。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只有以深入的基础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发展的后劲。”当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前沿明显延伸到基础研究,在新形势下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必须通过基础研究夯实根基、增强后劲。我们要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基础研究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切实加强基础研究,为繁荣科学技术奠定扎实基础。

重温科学的春天,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繁荣发展,必须切实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规律,是在科学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结合科学基金实践,我们体会到,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基础研究“双力驱动”的特征,统筹科学自身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确处理科学家自主选题和发挥导向作用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自由探索对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维护学术自由,提倡平等争鸣,充分发挥科学家求真探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刻认识科学积累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学术交流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基础研究探索性强、厚积薄发等特点,突出科学的长远价值,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大力营造稳定支持、长期积累、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环境。只有切实尊重科学规律,从科学规律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全国科学大会召开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科技事业欣欣向荣,正处在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重要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着力营造创新环境,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