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监管网:推广中的博弈

2008-04-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莹 我有话说

  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于2007年12月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2008年6月1日前,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食品、家用电气、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9大类69种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要求上述所有产品100%赋码上市,并力争在2010年年底,使全

国适合入网企业的产品全部加入电子监管网。

随着强制入网期限的临近,一些质疑声渐起。这一举措是否会增加企业防伪成本?它对实现产品监控的效力有多大?4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在京媒体记者对电子监管系统的技术开发公司――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网企业――北京燕京桶装水厂和赋码产品流通商――方庄物美卖场进行深入采访,以求为公众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电子监管网推广过程。

商品有了电子身份证

在方庄的物美卖场,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已赋码的红星二锅头。每瓶二锅头的监管码由20位数字组成,样子与条形码类似,上面还印有查询、举报的电话和网站。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条码具有哪些强大功能呢?

据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办副主任、中信国检董事长陈晓颖介绍,监管码是由电子监管网为每件产品赋予的唯一识别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一件一码”产品监管。电子监管网将监管码对应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动态信息实时采集到数据库中,通过覆盖全国的无缝网络、超大型数据库和专业化的客户服务中心(一网一库一中心),为政府从源头实现质量监管建立电子档案、对市场实现跟踪追溯、实施进货检查验收、建立购销电子台账和缺陷产品召回提供了信息化保障。可以说,“产品一旦赋码,就具有了电子身份证”。

记者尝试用超市的信息查询终端扫描红星二锅头的“身份证”,屏幕上立刻出现产品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生产许可证号、销售商等实时信息。据物美卖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扫描的是假冒伪劣或者过期产品,系统会自动报警,然后经由中信国检的服务器反馈给工商执法部门。

“对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进行全程闭环监控,是电子监管网和其他监管或防伪措施的最大区别。”陈晓颖说,“以前防伪打假是企业各做各的,容易形成‘孤岛’现象,现在可以通过国家推广实现统一监管。”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办主任宋明昌解释说,电子监管网的作用可用5个有利于概括,即:监管网的推广有利于生产企业,使仿制、造假的企业无法存活;有利于流通企业,在进货环节避免假货;有利于消费者,如果买到假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举报;有利于监管部门,可以实现快速举报、快速查处;另外,还有利于诚信体系的构建。

据了解,物美是全国率先使用电子监管码自动识别收银系统和查询终端的商家。目前,消费者除了使用超市的查询设备,还可以通过拨打114或95001111,或发短信至95001111,以及登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www.95001111.com)等方式进行商品的免费查询或举报。“我们特别注意到农民的可及性,即使在供销社买了面粉,也可以立刻拨打114查询真假。”陈晓颖说。

企业防伪成本不升反降

对电子监管码质疑的焦点之一是企业的赋码成本,以及如何避免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之前,曾有媒体报道称,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向国家质检总局方面指定印刷厂购买印刷好的‘电子码’一次30万枚以下,价格是3分/枚”。对此,陈晓颖坦然回应说:“我们公司不卖码。”她认为,如此理解的人对这项新事物缺乏基本了解。

据陈晓颖介绍,企业入网须经3个步骤:网上申请――购买数字证书――网上核对入网产品信息。每购买一份数字证书,企业需要向中信国检缴纳300元/年的维护费用。凭借数字证书,企业可以在电子监管网上核对入网产品信息,并免费下载电子监管码。为产品赋码的环节并不繁杂,可以印刷条码、然后加贴或直接在包装上印刷,企业可量力而为。“只要有轮转印刷机的印刷厂都可以完成变码印刷,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

作为入网企业,燕京矿泉水厂的桶装矿泉水采用印刷条码、然后加贴的方式赋码。燕京矿泉水厂厂长王振忠告诉记者,每瓶桶装矿泉水的赋码成本是2分4厘,而之前使用的防伪封口贴的费用是4分9厘,“企业的防伪成本反而有所降低”。

“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即使通过略微增加企业成本实现质量监管,从而使消费者受益,那也是理所应当的。”质检总局新闻办副主任陈熙同说。

距离6月1日的入网期限还有两个月,截至2008年3月31日,全国累计入网企业达34613家;累计激活上市企业达6311家,其中包括北京市所有156家已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在进货环节,我们从未遇到产品在赋码之后发生价格浮动的情况。”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销部总监种晓兵告诉记者。

利益链条是否存在

政府为什么会委托中信国检来开发、建设电子监管系统?中信国检企业运营部经理金海年认为,该系统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管,理应由国企承担;同时,中信国检有这个投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完成系统开发。

据他介绍,自2005年试点开始,中信国检已投入几十个亿用于电子监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至于向企业收取的数字证书维护费用,共有两个去向:其一是支付给数字证书的密码管理单位;其二是公司用于密码认证的服务器系统维护。对每个数字证书来说,后者的费用就已超过300元/年。“到现在公司还是贴钱的。”金海年说。

对于无法回避的投资回报问题,中信国检将通过为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金海年解释说,增值服务包括在查询系统中为企业添加促销信息,或者利用数据库为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等。“这些服务项目还停留在计划阶段,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入网工作。”金海年表示。

宋明昌认为,在电子监管网的推广过程中出现质疑甚至反对声音很正常,因为监管网“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包括假冒产品生产厂家和部分提供防伪技术的企业,关键是要在实践中检验这项措施是否有利于消费者。

4月1日下午,一位消费者正在方庄物美卖场利用信息查询终端扫描赋码产品,通过查询即可验证产品真伪。本报记者张莹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