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域高原的赤子情怀

2008-04-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赵丕聪 本报通讯员陈伟平 晏良 我有话说

17年前,14岁的江勇西绕考入湖北省沙市第六中学藏族班。沙市第六中学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藏族生活老师,还同时实行藏语、汉语和英语“三语”教学。初二下学期,江勇西绕患肺结核住院,学校安排班主任杨亮和其他老师轮流到医院照顾他,为他熬汤买水果,监督他定量、加量吃饭。出院后,杨亮老师制定周密的补课计划,确

保江勇西绕的学习不因病情而受影响。

1995年9月,江勇西绕走进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高中。高中二年级时,江勇西绕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向来校检查工作的军委首长敬献了哈达。军委首长拉着江勇西绕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首长的殷殷关怀,江勇西绕深受激励。一年后,他顺利考入昆明陆军学院。江勇西绕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

江勇西绕,一个吮吸着党的乳汁长大的藏族孩子,用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拳拳报国心回报党的哺育之恩。

初中毕业时,江勇西绕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选择,朋友向他推荐某银行学校,只读一年半就可以工作,待遇甚好。江勇西绕心动了好几天,可填写志愿写下名字后,他却一把撕掉――“我要从军报国!”

走出校门7年,江勇西绕从一名学员成长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的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十大优秀青年”。

日夜奔腾的澜沧江,是昌都今昔对比的最好见证者。旧昌都,除了几十家大商人、领主和官家拥有高楼深院以外,劳苦群众白天或辛勤劳作,或沿街流浪;晚上,或蜷缩在用石块围成的围子里,或栖息在用破毡片及木板搭成的棚子内。而今,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电力、水泥、制革、农具、印刷、食品加工等20多家企业和工厂;从前垃圾堆积的旧城区,矗立起一座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江勇西绕家,现在也拥了“别墅”一样的房子。

江勇西绕深知,家乡能够发生这样的巨变,完全是党的好政策和英明领导。他说,报答党的恩情,是义务更是责任。

为帮助藏区群众,江勇西绕常把可以带动家乡人民致富的各种资料翻译后寄回家,一做就是10多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他把相关资料译成藏文,寄给家乡人民和自己的同学。十七大召开期间,江勇西绕正带队外出执行任务。江勇西绕打电话给妻子拉珍,让她把党的一些与西部有关的新政策翻译成藏文,寄给远在昌都的父亲,方便他学习和向周边群众做宣传。

2003年,战友田小东的家人由于地震受灾,承包土地又亏了本,家庭生活极为困难。江勇西绕把准备给女朋友买衣服的1000元钱塞给田小东,帮他家渡过难关;新战士钱坤不小心烫伤了双手,江勇西绕买来针线,动手给小钱缝了一双羊皮手套,帮他喂饭、提裤子、换药,连续侍候了半个多月。就读军校期间,江勇西绕带领全班同学长年照料一位孤身老大娘。2004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云南某山村一位叫张丹阳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读高中的事后,心情十分沉重。当时,江勇西绕正在筹办婚事,积蓄并不多,但他还是毅然决定资助张丹阳继续上学,当即寄去1000元,并在以后又资助了3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多年来,他资助困难学生资金累计达15000多元。

2004年底,在拉萨当老板的同学占堆找到江勇西绕:“你这么优秀,在部队一个月才挣那么点钱,太委屈了!到我这里来,我每月至少给你5位数。”面对占堆开出的诱人条件,江勇西绕淡然一笑:“你给的物质待遇,也许我在部队干一辈子也得不到,但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

江勇西绕的妻子拉珍喜欢丈夫这种“大爱精神”。认识江勇西绕不到一个月,只见过几次面,拉珍就决定嫁给他,理由很简单:“一个能把生命献给祖国的人,必定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忠心为国的好军人,肯定是一个可靠的好丈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