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文明祭奠成时尚

2008-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龙军 特约记者禹爱华 我有话说

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和追思已故亲人与祖先的传统节日。多少年来,前往亲人墓地或骨灰存放处祭祀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近年,随着多种祭祀方式的出现,人们寄托哀思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之间

4月2日下午,记者在长沙市殡仪馆门口看到,前来祭祀的

人们大都手捧鲜花,除此之外,他们还往往带着香烛纸钱等传统祭祀用品。而在殡仪馆沿街众多专营祭祀和殡葬用品的小店中,既有鲜花和花圈,也摆满了冥币香烛,以及纸糊的“别墅”、“汽车”、“高档家具”等祭祀用品。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清明节是他们经营的黄金时段,很多顾客会选购鲜花,有的还会购买其他祭祀用品,但一般来说香烛冥币是必备的。

在殡仪馆,前来祭祀的人们先将已故亲人的骨灰盒领出来,然后到专门用于祭祀的祭祀间,将骨灰盒放在祭祀桌上,点燃香烛,然后开始在焚烧炉中焚化冥币纸钱,再将鲜花和所带的供品献上。

尽管许多人知道焚烧冥币等祭祀物品会带来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诸多危害,但在清明祭祀时,很多人仍会选择为已故亲人、祖先烧几把纸钱、上几柱香。

对此,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健章教授认为,民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受到地理位置、时空条件、社会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要改变也非一日之功。民俗本身具有传承性,受习惯影响的人们难免延续传统的祭祀方式。新的祭祀方式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性,但仍有待于选择并假以时日。王健章认为,清明节是一个人们增强彼此间亲情的纽带,清明祭祀离不开一定的方式,逐渐出现的折射现代文明的方式,是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出现的,应该被更多的人采纳。

把追思化作绿色

以往清明节一到,人们便蜂拥至各大墓区,不仅造成交通拥挤,也因大量焚烧祭奠品、燃放鞭炮等,给森林防火带来极大隐患。

长沙市民龚先生祖父的坟墓位于长沙市南郊的墓区。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十余万市民到这里祭祀扫墓。“每年那里都是人挤人,到处烧纸,很嘈杂,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凭吊故人。”龚先生说,今年清明节放假,有充足的时间去祭奠,可以错峰祭奠。

如今,人们多用献花或植树的方式来祭祀已故亲人。记者在长沙市文艺路附近一家花卉店看到,扎好的鲜花把每个花店挤得满满的,前来购买鲜花的市民络绎不绝。经营花店多年的王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说:“这两天生意很好,店里的白玫瑰、勿忘我以及百合花销量都很好,菊花甚至每天可以卖到上千块钱。”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一会儿时间,就有好几个人在王先生的店里购买菊花。市民刘女士笑着向记者说道:“清明节烧纸钱虽然是一种老传统,但是污染环境。现在我们用鲜花来祭奠先人,符合现代社会的绿色潮流。”长沙市民黄先生则发出倡议:“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南方各省森林生态恢复需社会各界的参与。种树绿化,既是公益行动,也是缅怀先人的好方式。”

网上祭奠是移风易俗还是“偷懒”

近两年,民政部门鼓励市民用鲜花拜祭、网络祭奠等方式文明祭祖,有一部分年轻人乐于接受“新潮”的网祭形式,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祭祖就应亲自到墓前上香祭祀,在网上虚拟扫墓有“偷懒”的嫌疑,甚至有人批评网祭未能尽到后辈对祖先应尽的孝道。

年轻一代工作忙碌,不讲究繁文缛节,网祭这一新鲜方式对他们来说,既方便又实际。网友“思念的鱼”是年轻白领,她说自己工作繁忙,很难请假去祭祖。去年她为先人在网上建了一个纪念馆,打算以后每年清明都进行网祭。

长沙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表示,不会勉强儿子去扫墓。“可能年轻人希望什么事情都通过网络解决吧。”他说,“老一辈的人从小就认同清明祭祖是应尽的孝道。”他担心年轻人习惯网祭后,像“行正清”、“拜新山”等这样有意思的传统习俗将失传。

同是时尚一族的阿彬平日爱泡网,但说到网祭他强烈反对:“难道电脑一边放着流行歌曲,一边给亲人扫墓上香?太不像话了。祭祖这么严肃的事情,随便点几下鼠标就完成,不是太偷懒了吗?”他认为,到祖先墓前拜祭是后辈的心意,不管工作多忙都应抽空去,每年和过世的爷爷、外公“见个面”,算是自己的一份孝心。

湖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说,随着政府的积极引导,“居家祭奠”、“错峰祭奠”、“集体公祭”等新形式将逐渐被老百姓接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