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阴:下乡文化扎根乡下

2008-04-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薛楠 我有话说

“走,看戏去!”

三月末,记者在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采访时,“去看戏”这句欢快的话语常常挂在老百姓嘴边,一个个精彩节目,让平日里很少能够看到现场表演的农民朋友们像过节一样开心……在江阴市各部门的努力推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三下乡”播撒的种子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开出文明之花,持续不断的热潮

温暖了江阴百姓的心窝。

“文化没有送下乡,就不是全民的文化工程”

“生活要精神,文化要先行”;“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文化,就不是全民的文化。”这是近两年江阴市文化工作者说得最多的话。

为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去年,江阴启动“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活动,以政府采购形式开展文化下乡“四送”活动,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江阴市青阳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吴国平说:“以前市里送戏下乡,送什么我们只能看什么,现在不同了,老百姓可以像点菜一样选自己喜欢的节目了。”

送戏下乡,不仅繁荣了农村文化,也让江阴市锡剧团“起死回生”。

“去年锡剧团原定演出135场,但观众反响热烈,最后演了200多场。”江阴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长潘瑛拿出一张“文化下乡演出时间表”说道,“今年我们排计划,会在一个镇的演出结束后,留出几天空档期,用作加演。”

刚带着剧团从祝塘镇建南村赶到永昌村的江阴市锡剧团副团长缪进荣开心地“抱怨”:“建南不肯放我们走,非要请我们再演一场,但没办法,这边的演出早就定好了,加演只能等两天以后了。”

锡剧团团长胡国君深有感触:“以前都是求人家找我们演,哪想到现在会这么火?”

这个县级市专业剧团主要的演出市场在农村,长期以来,受到现代娱乐的冲击,加上本身机制等问题,剧团经营状况一般。但随着江阴市开展的以基层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活动改变了锡剧团原有的经营状况,几乎每到一个村,老百姓在看完之后都会意犹未尽,想方设法请剧团加演,有些村竟出现了加演5场的热闹景象。

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了广阔的农村文化市场的形成。从表面上看,“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活动是江阴市财政花钱送演出、送图书下乡,结果却是培育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使江阴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一种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良性机制。

“不给农民添负担,让群众得实惠”

送文化下乡是公益事业,钱从哪儿来?江阴实行了社会捐赠、财政支持、企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去年起,江阴市采取财政支持的方式按行政村为单位建设“农家书屋”,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如今,该市已有163个“农家书屋”获得无锡市级授牌,到今年底将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配备“农家书屋”的目标。送书下乡已不限于养殖类方面的图书了,农民们不但能跟着易中天“品三国”,还能跟着于丹“读论语”。“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农民获取知识的“充电站”,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今年,为了吸引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参与承办公益文化项目,一本《2008文化之约》的小册子飞向了江阴市部分企事业单位。这是该市文化部门首次集中向社会公布全年的文化项目,包括演出、展览、故事会等200多场。据了解,为保证活动水平和质量,江阴市市政府会投入必要的扶持资金。

江阴市文化局副局长刘卫星认为,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今后将逐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运作,并逐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当中,提高全社会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关注和参与积极性。另外,这也为政府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创造了条件。

“让送下乡的文化‘活起来’”

如何让送下乡的文化扎根乡下,“活起来”?江阴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现在江阴市各村(社区)都建有一个小型综合文化活动室,一个室外文化活动场所,一处10平方米的宣传画廊,一支专门管理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江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群众文化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该市还把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按照公益性的原则,江阴建起了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为一体的天华文化中心,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文艺活动的开展,在农村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文化的热情,与健身融为一体的群众文化,更是给生活增添了乐趣,“有的地方选老太太划旱船,就像选美一样,选不上的老太太,可难过了。”江阴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长潘瑛笑着对记者说。在全民参与下,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也得以恢复,比如华士的渔篮虾鼓舞、利港的茶花担舞、周庄的河蚌舞等日益红火。

为把文化的种子留在农村,江阴的各级文艺演出队伍既是演出队,又是“播种机”。在送戏下乡的同时,组织强有力的文艺辅导队伍,开办包括舞蹈、戏剧、音乐、文学、书法等各艺术门类的讲座和培训班,大力培训农村文艺骨干,使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乡村里有了一支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丰富的文化生活、文明的生活观念留在了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现在,江阴每年举办群众文艺主题汇演,全市3万多人参与演出,一批节目获得了文化部群星奖,全市已有11个镇被命名为“全国小戏之乡”、“全国故事之乡”等特色文化之乡。

江阴市文化下乡,给群众展现的是一个接一个精彩纷呈的活动,而连接的是江阴百姓的心灵,传递的是快乐,感受的是幸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