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雏凤清于老凤声

2008-04-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申进科 本报通讯员李传训 我有话说

在近期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38岁的空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爽获奖。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评价这位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陈爽成功解决我军信息安全领域多个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军信息安全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入伍15年来,陈爽主持和参与17项军队重大信息安全科研课题,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被空军确定为“高层次科技人才”。

初出茅庐的锐气

“青年科技干部要有一股锐气,勇于向‘不可能’挑战”,这是陈爽的口头禅。

陈爽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招入伍之初,所在单位领受一项紧急任务:为到某特殊地区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研制信息安全设备。其中,一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

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创新性核心技术,不少人都认为“不可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陈爽初生牛犊不怕虎,接下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攻关任务。

陈爽敢揽“瓷器活”,凭的是坚实的信息安全专业理论基础。还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他就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研究能力得到在国际信息安全界享有盛誉的一位老教授赏识,并很快将他带到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很快,他提出一种全新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半年内,由他负责的这项技术通过上级相关部门审批,按时完成研制和设计定型,顺利装备部队,为确保我军信息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高速硬件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在国内尚无先例。原本搞理论出身的陈爽,对硬件电路并不在行。凭着那股特有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考,陈爽啃起数字电路、微处理器原理与开发、可编成电路开发设计等专业书籍,硬是闯进这个陌生的领域。短短5个月,他就拿出该模块的技术方案和硬件设计电路,顺利攻克这项关键技术。

陈爽有理论功底,又懂硬件,再加上敢闯敢干,很快成为课题组抢手的“攻坚利器”。

自主创新的心气

特招入伍不到3年,陈爽就被任命为“核心技术组”组长。他常说:“干我们这一行,必须自主创新。国外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那年,一项我军“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型号研制任务启动,他所在研究室承担了这项工程信息安全系统的研制任务。由谁领衔攻关?上级领导和众多专家难下决心。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25岁的陈爽首先发言,他谈了自己的一些大胆设想后,信心十足地提出:“基于现有技术储备和未来技术发展水平,我认为自己有把握解决这一难题。”上级领导和专家们感觉这毛头小伙儿口气大了点――老专家们都没有成熟的方案,你敢说“有把握”?!但随后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加上缜密的论证和详尽的分析计算,让大家对陈爽刮目相看。上级领导和专家对陈爽的创新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信任,任命他为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这一课题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陈爽与课题组一起,顺利按照当初提出的技术方案,完成该系统的研制和设计定型,并成功投入使用。权威部门的“鉴定报告”认为,该系统“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系统列装全军后,在我军日常战备、武器装备试验和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通信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我军在该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跨上新台阶。为此,这一信息安全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该系统及其后续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爽作为第一完成人,荣立二等功。

抢占制高点的胆气

陈爽敏锐地意识到,时下围绕空间系统展开的攻防日趋激烈,空间系统测控信息已成为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战略资源。“制太空权”一旦落后,必将受制于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让陈爽主动向这一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

陈爽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对测控系统掌握与研究上。他四处奔走,向军内外多名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和通信专家求教,摸清了该领域的技术体制、传输特点、性能要求、特殊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防护需求等一系列与攻关课题有关的数据和关键技术。很快,陈爽与所在单位科研人员一起,承担了在某型装备中引入测控信息安全系统这项自主创新工程。

从地面“走”向太空,一切都变得难以把握。但是,睿智与博学使陈爽充满信心。他跟在老专家身后,跑京城、去上海、烟台和西安,进行技术协调和硬件选型。陈爽课题组在充分考虑可靠性和长寿命的前提下,根据空间平台能提供的硬件嵌入条件,拿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和设备实施方案。随后,陈爽和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拿出初样,通过各阶段测试,一举成功。这一开创性成果,填补我军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直接推动测控信息安全系统在多个空间系统中的应用,对实现我军空间系统信息对抗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爽(中)与战友在工作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