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宝安:为“名校长”“名师”设立工作室

2008-04-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易运文 通讯员柳一娜 我有话说

日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为该区首批“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拉开了该区“名师工程”的序幕。

宝安的“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旨在让名师更有名、让名师带出更多名师。有专家认为,它创造了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双赢”模式,在全区教师队伍中营造出了一种对教育教学精益求精的良好学

习氛围。

“名师工程”催生“名师工作室”

教师尤其是名师奇缺,这是近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深圳市宝安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宝安区教育局近几年下大力气实施“名师工程”。早在2003年,宝安区教育局就先后组织了两批名校长名师的评审工作,评选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校长和教师。2005年3月,宝安区教育局成立“吴泓工作室”,这是首个以宝安教师名字命名的专家工作站,在工作站里,有多年丰富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负起了对区内语文学科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的责任。

“我们一直在探索名师培养工作本地化、扩大化的路子。今年首批名师工作室的挂牌,并不是我们拍拍脑袋临时想出来的,而是多年实践的积累和教育发展需求的结果。”宝安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说,“此举旨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和声誉的‘名校长’、‘名师’,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探索出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校本培训的高端发展之路。”

“名师”也要挑“高徒”

“名校长”、“名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宝安中学校长彭锻华对此深有体会。从今年3月11日起,彭锻华多了一个身份,“宝安中学彭锻华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挂牌,他成了6名来自宝安区各学校校长及副校长的“师傅”。“当这样的师傅,说实话,我感觉压力很大。”彭锻华说,“实际上我也只是这个工作室的带头人、主持人而已,我会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作用。”

宝安区首批“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共有6个,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分别是:宝安中学彭锻华名校长工作室、宝安中学罗朗馥数学名师工作室、新安中学吴泓语文名师工作室、新安中学周小凡化学名师工作室、海滨中学易南萍美术名师工作室、西乡中心小学张云鹰语文名师工作室。记者翻阅这些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简介,发现首批六个“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每一位都是学科特级教师或是宝安区该学科的首席教师。

具体负责名校长名师评选工作的宝安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张晓丽告诉记者,宝安区对首次评选名校长名师工作很慎重,在考虑学科设置平衡的基础上,公开对候选人的师德、教学技能水平和工作业绩等进行了考察,使选出的工作室主持人具有说服力,得到公众信服。

首批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只有6个,而每个工作室只招收6名培养对象,因此对名师指导的“徒弟”的挑选条件也是很严格的。“徒弟”的选拔由教育局制定出统一标准,再由各工作室主持人根据自身学科研究方向或需要提出具体要求,能选拔上的基本都是各个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或者本身就是宝安区的名师。但“苛刻”的要求并没有影响全区教师的积极性,今年首批6个工作室面向全区选招培养对象时,共收到报名表91份,专家评委组对这些报名者提供的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评分,最终确定了36名培养对象人选,并在全区进行公示。

“名师很少,徒弟更不能凑数。今年是宝安区推行‘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的第一年,效果怎么样,将对今后如何培养‘名校长’、‘名师’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所以这次全区只推出了6个工作室,就是希望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为今后逐步推开提供成功的经验。”郑映通说。

“名师”身上有压力更有动力

“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区级“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的培养;开展面向全区的“名校长”、“名师”培养活动的现场展示和经验总结交流,承担培训任务;对培养对象进行成长个案研究,开展校长、教师在职培训理论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育教学理论。

据了解,宝安区首批“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任期3年,教育局每年为每个工作室提供一定数量的资助经费。在这3年内,所有按计划完成相应培养任务的工作室,由专家组进行项目验收。区教科培中心每年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工作室的工作进行检查,对资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不合格的,将取消主持人资格;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室‘1+6’的运作模式,形成一个学习团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学习、研究和探讨的环境。每年的资助经费将用于购买资料或为教师本区内或外出的交流考察提供条件。我们也为各工作室明确了任务,要求各个工作室定期在全区组织研讨活动,开设论坛或开讲公开示范课,使学术成果和经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潘世祥主任说。

宝安区龙华中学教师徐彦是吴泓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培养对象,提起吴泓对他的帮助,徐彦由衷地表示:“有名师指导真好!”今年三月份,徐彦在本校开展“三・五学雷锋”主题阅读活动,因为经验不足,遇到不少困难,吴泓及时给予指导,活动因而进行得很顺利,在该校引起热烈反响。实际上,吴泓不光在平时对学员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还给学员提出了硬指标,如一个学期内精心准备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做一个专题研究和整理一篇教学实录等,以帮助学员提高自身水平。

评上了名师,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宝安区首批6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这份荣誉。“张云鹰工作室”是宝安区惟一的小学名师工作室,为保证工作室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张云鹰和6位“徒弟”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于3月27日在西乡街道固戍小学正式开展了首次工作室活动。“科研是名师工作室的‘魂’,这个‘魂’必须附‘体’,‘体’是什么?就是课堂。所以,我们的工作室活动必须植根于课堂。课堂精彩,生命就精彩。”这就是张云鹰对于名师工作室的独特见解。6位名师中年纪最长的易南萍说:“艺无止境,生命不息,努力不止,我一定要用心血浇铸工作室,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周小凡对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有着别样的情愫:“我被授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这是崇高的荣誉,更是千斤的重担,我将倍加珍惜,不辱使命。”(本报深圳4月9日电)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左三)、工作室主持人彭锻华(左二)及该工作室部分培养对象一同为彭锻华名校长工作室揭牌。(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