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师“文武双全”

2008-04-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哈尔滨4月9日电记者朱伟光、通讯员魏玉美今天在黑龙江工程学院采访时获悉,该校再一次以其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上手能力快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

院长魏兆胜教授骄傲地告诉记者,“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教授可以造机床,博士可以组装汽车!正是这样一

大批“文武双全”的师资队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到用人单位立即就能用得上。看来,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

黑龙江工程学院前身是黑龙江交通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这两校已分别有50余年的专科办学历程。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工程学院。学校首先从师资下手,培养“双师”师资,并把教学主阵地向实验室推进。此前该校实验老师大多只是负责实验室及其设备管理维护;他们缺乏实验专业知识,对学生不能指导,在创新方面更是心力不足。为此学校对实验室老师进行“大换血”,为其配置专业老师,并从2006年开始,在职称评审时将实验系列单列,单独核定指标,以鼓励优质资源向实验室流动并稳定这支队伍。学校规定,新进青年教师必须到实验室学习半年才允许上岗。在岗教师则鼓励他们考取各种与自己行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其实,类似这样的政策、措施该校还有很多,而且它们已成系列、成系统。

学校在让教师“练好自家功夫”的同时,还鼓励、资助、选派教师走出去“下山学艺”。每年学校都会选派3―5名教师到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工程一线,去培训、顶岗锻炼(主要承担监理、测量、设计、开发等技术工作)。而且在学生实习时,教师也要和他们一起到企业去顶岗锻炼4―6周。

教师在锻炼、培训期间,学院积极调整时间、经费做好保障。在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也实行灵活的“请进来”战略。能成为一家人的就大胆引进,不能成为一家人的则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方式引进。几年来先后有260余人以这两种方式走入该校。他们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带入课堂,传授给学生,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